跨界淬火推动飞行骨干能力升级

发布时间:2024-11-24 10:20:51 来源: sp20241124

“让一线飞行员轮坐指挥席!”几年前,第79集团军某旅的一场训练形势分析会上,旅领导提出探索施行这一全新组训模式时的场景,飞行员王鑫至今记忆犹新。

“新时代的飞行员,既要敢于空中亮剑,也要善于运筹帷幄。”基于这样的战场认知,该旅遴选经验丰富、飞行时长达到一定标准的飞行骨干,按照“资质预培—见习指挥员—副指挥员—主指挥员”的培养路径稳步推进,引导飞行员跳出单一战斗员思维,从指挥层面提高融入体系、应对全局的能力。王鑫正是旅队重点培养的年轻骨干。

经过长达半年多的理论学习和见习指挥,身兼飞行员和指挥员双重身份的王鑫,在跨界实践中拔节成长,他感到全局意识和能力素质都有了新的跃升。

第79集团军某旅开展战术飞行训练。齐东 摄

从驾驶舱到指挥席——

战位变化拓宽全局视野

“感觉脑子不够用了!”初次接触指挥技能,一组组数据研判、一场场战场复盘、一道道命令下达……大量专业知识汇入让王鑫感到应接不暇。

作为飞行员,他对驾驶舱内的开关、电门了如指掌,能精准操控战机以多种姿态搏击云端,迅速应对航线内的各种情况。

可指挥席和驾驶舱完全不同。如何正确研判战场态势?如何有效进行人员调配?如何处置突发情况?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全局视野亟待打开。

面对各种问题,王鑫与战友们潜心学习,在一次次的“回答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填充理论知识空白。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通过综合考核,取得见习指挥员资格。

第一次以“见习指挥员”身份走进塔台,观摩学习指挥流程,王鑫内心既兴奋又紧张。

负责带教的指挥员是王鑫的营长。“1号,罗盘故障!”飞行任务即将开启,电台却突然传来机务人员报告设备故障的声音。

“一上来就有突发状况?”王鑫将目光投向营长,想看一下指挥员面对突发情况会有何反应。

“等待排除故障,备份机开始牵引!”随着营长指令下达,机务人员立即兵分两路开始行动——一组人将备份机牵引至规定位置;跑道另一侧,另一组人迅速赶往故障机,紧急开展检修工作。

“牵引车从1号路口驶入,注意警戒。”

“机组原地待命,待飞机起飞后再行通过。”

“原地待命?”听到这一指令,正在认真记录的王鑫停下笔,疑惑地抬眼望去。原来,停机坪上已有数架直升机开始悬停检查,若此时有牵引车或机务人员通过,就会导致“打乱仗”,甚至发生危险。

“仅仅是更换主、备直升机,需要注意的细节就如此之多!”看到营长有条不紊地下达一道道指令,王鑫不禁在心底暗问,如果指挥员是自己,遇到此类情况能不能处理妥当?

视线回转,看着屏幕上各架次战机的飞行航迹,王鑫意识到,这些数据、图像是指挥员每一道指令的参照和依据。

回想起以往自己作为飞行员执行任务时,地面发现故障,有机务人员检修维护;空中处置特情,有空勤人员协同配合……飞行员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控制好“两杆一舵”,很少关注全局态势。

此时,看着营长全神贯注地紧盯屏幕,多方调配统筹全场,谨慎斟酌下达指令,王鑫切身感受到,指挥员之所以要放眼全局,是因为每道指令都事关全局。

人员在机场行走的路线和时机、车辆装备的停放区域和使用等事无巨细,机场内任何一个要素的行动都必须经过指挥员的“授权”。

“场地、人员、装备,指挥员必须把所有要素纳入视野,从全局角度考量要下达的每一道指令。”看到见习指挥员们纷纷陷入思考,营长利用训练间隙,开始讲授指挥要领。

夕阳西下,红霞漫天。塔台上的“见习课”随着战鹰回巢落下帷幕。疑惑、观察、思考、领悟,王鑫一点点走出思维迷宫,并收获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知识点”——指挥要放眼全局、容纳全局、统筹全局。

从执行者到决策者——

身份跨界倒逼思维跃升

连日来,见习指挥员们一次次登上塔台,在主指挥员的指导帮带下,参悟着指挥员对飞行全流程的精准把控。

然而,在带教过程中,主指挥员很快发现这些从驾驶舱走出来的见习指挥员,仍保留着“战斗员”的惯性思维:格外关注“做什么、怎么做”,却很少思考“为什么做”。

王鑫亦是如此。每次走进塔台,他的大部分心思都放在观察指挥员应对什么情况做了哪些动作,而不注意深挖每一道命令背后的因果由来。

一次飞行训练结束后,营长看到王鑫对着本子上密密麻麻的指挥流程“背口令”,便提醒他要强化先思考再施令的主观能动性。

“仅仅‘照猫画虎’,不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员!” 营长严厉的语气,让在场的见习指挥员们感到了压力。

“话筒虽小重千斤!”抬头看到这一行字,王鑫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两杆一舵”的操作已经了然于心,何时才能自信地拿起这小小的送话器,准确指挥各作战单元完成各项任务?

傍晚时分,场务正在布设灯光,远处停机坪上,直升机已经就位,准备开始“夜航”。由见习指挥员成长为副指挥员,必须经过一定时长的夜间飞行指挥带教。

塔台上,营长下达起飞指令,王鑫则拿起笔记本,仔细记录夜航指挥的要点。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王鑫在记录指挥口令时,添加了很多批注。为什么要严格控制灯光使用、人员行动?为什么要提前下达接机指令和通报着陆顺序?每一道指令,他都力求透过“下达指令”的表象,探寻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听命令只管照着做,下命令却要考虑更多。”结束夜航指挥见学,王鑫感到格外疲惫,但收获满满。从飞行员到指挥员是身份的跨界,更是思维模式的迭代升级。

在一次次跨昼夜的飞行指挥带教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见习指挥员尝试打破以往飞行员的思维“壁垒”,不断夯实指挥技能,向着成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员不断成长。

从专业精通到运筹帷幄——

经历融合推动能力升级

从资质预培到见习指挥员,经过多重任务的淬火加钢,新的考验终于来了。

“王鑫,下次飞行,你来做副指挥员!”这天,王鑫参加完夜航指挥见学,正准备退场时,营长的话让他感到既激动又紧张。

“必须打好指挥席上的‘第一仗’!”王鑫暗下决心。

拂晓时分,雾气缭绕,一场飞行训练拉开帷幕。塔台里,第一次坐上指挥席的王鑫,望着机场上空的浓雾愁眉不展。这场浓雾笼罩了机场,也弥漫在他的心头。

“前出侦察云层高度!”眼看就要到计划起飞时间,云雾却依然没有消散的迹象。思索再三,他最终决定派出一架直升机侦测空域环境,根据情报再行判断。

得到指令,战机平稳升空,渐渐隐入云层。

“云层能见度符合要求,可以正常飞行!”

确认气象状况后,王鑫终于松了一口气。调整好心态,他目光回转,再次确认指挥席上所有要素均已准备完毕,这才开始下达指令。

编队飞行、航线起降、空域巡航……在王鑫从容不迫的指挥下,训练课目相继展开。

飞行员轮坐指挥席,肩上的重压倒逼飞行人才队伍加速成长,能力全面提升。拥有了在塔台指挥席的一段段难忘经历,他们再次回到熟悉的战机驾驶舱。重返蓝天,那一批本就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如今视野更加开阔,飞行训练更加自信从容。

“机长同志,机组准备完毕,请检查接收!”看着熟悉的“老伙计”,王鑫思绪万千。

“今天的训练课目不多,飞行过程中特别是起降阶段需要空勤人员着重监测战机状态,及时报告。”再次握住驾驶杆,王鑫发现看待飞行的角度已悄然发生变化——大多数训练课目,他都熟知要点难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前做好准备;面对复杂航线,他会预判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并提前规划应对策略;在与机组的协同配合中,他更注重信息沟通与共享,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精准无误……

“由飞行员向指挥员跨界淬火,推动飞行人才队伍能力升级,同时促进二者深层次融合,助力我们更好适应未来战场。”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将持续深化一线飞行员轮坐指挥席的练兵方法,不断充盈飞行指挥骨干人才“蓄水池”,加快实现飞行人才队伍从专业精通向跨界多能的转变升级。(王维诚 何旭 陈松 海洋)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