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有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其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还远播海外。朱子一生七十载,有超过半世纪的时间在闽北度过,在武夷山、建阳等地留下了诸多文化足迹。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321/65e4db56-4d73-49c4-b52c-521e8e4fc2d0_zsite.jpeg)
1143年秋后,14岁的朱子随母迁崇安五夫。朱松托孤刘子羽,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旁筑室安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阳楼。图为紫阳楼。吴心正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321/931d9bcf-0f6e-4858-86e9-d7992cb69389_zsite.jpeg)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夏,朱熹赴同安途中,受学于延平李侗。图为现在的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景观。
中新网
记者 张丽君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321/982cdc95-6186-48be-b8e8-7c4368b811c8_zsite.jpeg)
1157年,朱熹返乡在兴贤书院讲学。图为兴贤书院。吴心正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321/3946ba06-d208-4a90-b411-788a45bd7861_zsite.jpeg)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武夷宫内的两株桂花树,高约15.6米,胸围382厘米,为南宋理学家朱熹亲手所栽,被誉名为"宋桂"。吴心正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321/8e0971e8-9c86-4b74-8da0-11e312a44bdb_zsite.jpeg)
1175年,鹅湖论辩之后,朱子在更偏远的建阳莒口云谷山上建晦庵草堂,意在更深地隐居,以倾心讲学论著,专研学问。图为晦庵草堂。陈琦辉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321/bf6112cb-4282-45d2-a6d9-824f495f4ec1_zsite.jpeg)
1183年,朱熹在武夷山九曲溪畔大隐屏峰脚下创建武夷精舍,潜心著书立说,广收门徒,聚众讲学。图为武夷精舍。吴心正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321/f4149009-866c-4e36-a862-3960a569138c_zsite.jpeg)
1191年5月,朱熹迁居建阳,次年承父志建“竹林精舍”,后更名为“沧洲精舍”,即淳祐四年(1244年)诏赐的“考亭书院”。图为考亭书院。
中新网
记者 张丽君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321/31c6a948-d483-48fc-a122-ebf46be58382_zsite.jpeg)
考亭书院前石碑坊。
中新网
记者 张丽君 摄
【编辑:曹淼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