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促消费力度 金融科技助力消费金融

发布时间:2024-12-28 03:42:22 来源: sp20241228

  “轻点手机APP,贷款很快就能审批发放。”近日,不少消费金融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消费金融公司借助线上化渠道优势,为用户持续提供不间断金融服务。在业内人士看来,优质金融服务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科技赋能。近年来,数字化展业已经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大趋势。但是,金融科技也伴随风险和挑战。如何更好运用金融科技促消费?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

  加大促消费力度

  “节日经济”成为消费金融发力的重点环节。近年来,消费金融机构主动适应、把握数字化转型变革大趋势,深化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方面的资金与人力投入,扩大消费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

  为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消费金融机构以减费让利的方式加大促消费力度。比如,春节期间,招联金融推出“开门红”活动,在招联APP“吉祥高照,抢好券”活动板块,受邀用户有机会获得包括年化利率券、借款券等优惠券,为消费者提供实实在在的福利。中原消费金融则在自营APP内上线“开福袋 赢百万”让利活动。截至2月17日,活动吸引2.1万名用户参加,优惠券和免息券为用户减免超百万元息费。

  中原消费金融总经理周文龙表示,数字化、智能化是消费金融机构经营的重要理念与支撑,通过让利用户,释放消费潜力,进一步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对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大模型成为消费金融行业优化服务的亮点之一。记者梳理发现,多家消费金融机构积极运用大模型,招联智鹿、天镜大模型主要应用于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业务场景。“从消费金融行业的大模型看,更侧重技术能否渗透到消费信贷业务的‘毛细血管’中,实现数据真正赋能信贷业务发展。”乐信科技首席技术官陆勇表示,大模型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数据分类、计算,有助于实现客群的精细化服务。

  消费金融机构为何密集发力金融科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往往以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IT系统为基础,以网络渠道实现无地域限制、24小时无节假日的自动响应,运用生物识别技术,完成在线身份验证和反欺诈识别,通过自动化的信用评估模型和数据分析工具,能够快速处理大量贷款申请,使贷款随时审批发放,极大地提高了消费信贷的审批效率。

  “消费金融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获客成本逐年推高,通过金融科技能力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扩大消费金融机构服务半径,为白领、新市民等更多用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另一方面,数字化可以构建全链条数字运营能力,降低企业成本。”海尔消费金融副总经理韩祥永表示,目前,多家消费金融构建了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的数字化运营能力,从效率提升、成本控制、产品创新等方面实现降本增效。

  消费金融公司从首批启动北京、上海等城市试点起到试点范围扩至全国,截至目前,发展已有31家,服务客群人数已经突破3亿人次,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双双突破8000亿元,为恢复和扩大消费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

  欧阳日辉表示,随着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消费金融服务突破了传统银行客户定位的限制,能够服务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尤其是那些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长尾客群,从而将目标群体由高净值客群转向广大中低端消费群体,扩大服务覆盖面,使更多的长尾客群享受到便捷的消费金融服务,以此满足多层次消费金融需求。

  延伸金融服务触角

  随着用户对线上借贷行为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加深,提升了线上消费信贷业务渗透率,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专家表示,消费金融机构应突出线上消费信贷优势,不断延伸和下沉金融服务触角。

  欧阳日辉表示,线上消费信贷业务根植于“金融+场景+科技”的整合,消费金融公司应充分运用科技能力提升消费信贷的触达能力,不断强化业务下沉力度,充分发挥在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实现普惠金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突出消费金融公司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功能,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能。“马上消费金融下沉拓展至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农村地区。下一步,消费金融机构将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不断探索金融服务模式和场景,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打造集差异化定位、线上化获客、智能化风控等于一体的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马上消费金融副总经理孙磊表示。

  “消费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客户数据,有助于挖掘更多消费场景。”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消费金融机构推动服务下沉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可以与各类场景结合,如购物、旅游、教育等,推出定制化的消费信贷产品。此外,还可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移动支付等手段,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拓宽消费信贷的应用场景。

  切实防控金融风险

  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为消费金融公司带来新机遇,但消费金融公司在使用金融科技过程中应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相应的风险。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建立与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相匹配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在防范信息科技风险方面,要加强信息科技风险和信息安全管理,实现对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的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才能促进公司安全、持续、稳健运营。

  杜阳表示,为有效防控风险,消费金融公司要加强流动性管理。比如,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确保消费金融公司具备充足的流动性,以应对可能的风险。此外,从数据安全角度看,“消费金融机构要强化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保护,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敏感信息的保护。”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党委书记兼会长许泽玮表示,接下来,消费金融机构还要注重运用好金融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用户信用进行评估,提高信用审核准确性,以此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守住风险底线,是一切金融工作的前提,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保障。消费金融公司发力金融科技应用与创新,也要始终把合法合规摆在重要位置,确保业务创新与监管要求相匹配。欧阳日辉表示,消费金融公司是受监管严监管的行业,监管为确保消费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管规定及政策,在进行金融科技应用、创新和服务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监管规定,确保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王宝会

王宝会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