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02:06:59 来源: sp20241231
最近,一段“汉语言文学专业女生从出版业转行,投身环卫行业”的短视频在网上持续刷屏,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人们在感叹“行行出状元”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质疑声:脑力劳动者转行从事体力劳动,难道不会有心理落差吗?穿着工作服拍摄视频,是不是坐办公室的干部在“作秀”?对于这些质疑,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当事人——朝阳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四队二分队分队长田晓静,对她进行了独家专访。
文科生转行做环卫没有任何心理落差
北青报:最近网上流传的视频,是因为什么契机拍摄的?
田晓静: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也恰逢《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四周年。在“七一”前夕,有媒体找到朝阳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提出选取一名环卫领域基层优秀党员代表,经朝阳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推荐,最终通知我接受了此次采访。在采访中,我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我眼中观察到的“北京十年”变化。这些年来,我看到车窗抛物越来越少、乱扔垃圾越来越少、遛狗捡便的人越来越多,这不仅给我们环卫作业减轻了负担,让出行的市民也感到更加赏心悦目。
北青报:视频中提到您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还在出版行业工作过?
田晓静:是的,我在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在出版单位工作了四年,随后又在物业公司从事了四五年的管理工作。
北青报:是什么契机让您转到环卫行业来的?
田晓静:我先生是军人,我便随军来到北京。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环卫行业,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北京环卫行业的发展变迁。刚入职时道路清扫还以人工为主,我就是从最基础的清扫保洁工作做起的。那时候,我早上五点多起床,带着一个扫把、一个背篼,到自己负责的路段上开始打扫卫生。
当时我负责的是东大桥路,长度约1公里,从头到尾彻底清扫一遍大约需要1小时,如果遇到下雪、路面结冰等特殊情况,清扫时间会增加。完成道路整体清扫后,便进入“巡回保洁”阶段。这个阶段更注重细节,我得认真查看树坑里是否有垃圾,果皮箱是否有污渍,商户门前的卫生死角等也是关注的重点,一次“循环保洁”大约需要二十来分钟。
北青报:从出版社到环卫行业,由脑力劳动者变为体力劳动者,您有心理落差吗?
田晓静:刚入行时确实觉得很辛苦,起初那阵子每天都是腰酸背痛的,过了半个多月才逐渐适应。不过我并没有心理落差,而是很坦然地接受了。这一路走来,我始终秉持着一个信念,那就是“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我们环卫职工虽然平凡普通,但是每天都在默默奉献,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脚踏实地,尽力把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做到最好,这就够了。
发挥所学专业优势 自编多套“顺口溜”
北青报:有人质疑您是坐办公室的干部,不需要每天都穿工作服?
田晓静:进入朝阳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后,我是从基层开始干起的,踏踏实实在街头巷尾做了一年多清扫保洁工作,后来才逐步成为四队二分队的分队长。现在虽然主要从事管理工作,但大部分工作时间我并不会坐在办公室里,而是在户外、在路段上,检查各种环卫车辆设备安全状况,检查清扫保洁作业质量,还得协调处理一些突发情况。服装的话,平时我是工作服、便装轮换穿,穿便装主要是为了方便日常开展实地检查,其他时间尤其是有重大保障任务时,我一定会穿工作服。
北青报:您所在的二分队日常工作内容是什么?
田晓静:我们二分队主要负责139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面积,共有120名环卫职工。现在跟我刚工作时不一样了,机械化作业与人工作业相结合,我们分队拥有90辆用于清扫保洁、洒水降尘的电动三轮车,以及50多辆捡拾垃圾用的电动自行车。这些车辆设备不仅减轻了环卫职工的作业强度,还降低了作业安全风险,提高了环卫效率质量。
日常工作中,比如,有的路段两侧底商特别多,一些商户会把垃圾随意扔到路面上,给环卫职工带来极大的负担。遇到这种情况,我要和属地街道、社区取得联系,采取共同协作的方式,找到商户面谈,制止这种不文明行为,并商讨进一步科学规范垃圾收运时间和频次。
北青报:您所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对目前工作有什么帮助吗?
田晓静:大学的学习经历给我打下了基础,在环卫行业同样可以发挥优势。比如,为了规范环卫人员文明作业,结合自身经验和岗位特点,我编写了一些“顺口溜”,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方便理解、容易记忆,适合推广宣传,提升环卫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保洁质量。就拿“清扫树坑”来说,看似容易,但这里面的讲究也不少,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于是,我编写了一段《清扫树坑顺口溜》——
清扫树坑要规范,里里外外都要管。
手握插头身前倾,沿着边角来进行。
不能画圈不能跳,四四方方才是好。
遇到杂草和粪便,蹲下身子去拔掉。
……
再如,为了提高环卫职工的安全骑行意识,我编写了《安全骑行顺口溜》——
骑车之前戴头盔,车速平稳不犯愣,
红灯停稳不通过,一分一秒不争抢。
双手握紧方向盘,不与汽车争地盘,
刹车灯光都齐备,车辆保持右侧行。
……
北青报:还有哪些地方能发挥出您的专业优势?
田晓静:我们分队的环卫职工多数学历不高,有的是高中毕业,有的只有小学文化,我会不定期对职工开展文化培训。我觉得,环卫职工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扫马路,大家都需要接触新事物。所以我会带领大家一起读书、学知识,提高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也会通过举办读书分享会,向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励志的文学作品,包括《正是橙黄橘绿时》《苦难辉煌》《文化苦旅》等小说、散文集,都是我推荐给职工的书单。在读书分享会上,我们会诵读一些精彩段落,然后大家一起交流心得体会,从文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老百姓认可是最大成就
北青报:从事环卫工作这十年来,最让您有成就感的是什么?
田晓静:“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我的工作理念。我们二分队负责的区域居民和商户非常多,我几乎每天都要和居民打交道。通过与街头小巷中社区居民的交流,充分了解他们对路面环境卫生情况的满意程度。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得到居民们的理解和认可,甚至有时候居民会主动递过来一瓶水,都会让自己感到很温暖,很有成就感。
北青报:这十年当中有哪些事情令您印象深刻?
田晓静:几年前,在“美丽乡村建设”创建之际,我们分队承接了朝阳区黑庄户乡郎辛庄、郎各庄两个村的清扫保洁任务。这些路段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员密集、纵横交错。其中最长的路300多米,道路两侧超市、医院、理发店等大大小小商户80余家,人员流动量大、垃圾产生量高、污渍点位多;最短的路60多米,路宽仅1米,道路坑洼破损、油污遍布、私家车随意停放,这给我们的环卫作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再棘手的任务也必须迎难而上。我们分队清扫保洁队伍分组分批,每天都会把每条路、每个角、每个点全部清扫一遍。同时,将梳理的“痛点难点重点”问题系统归纳整理,量身定制“一路一模式”清扫方案。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有一位大姐正在路边晾晒衣物,看到环卫职工在自家门口清扫路面,就问:“你们来这儿扫几天?”我回答说:“大姐,以后您家这条路就归我们清扫了,还请您多提宝贵意见啊!”大姐别提有多高兴了,拉着我就开始念叨:“我们这条路一直是脏乱差,常年没人管,现在有你们专业队伍来清扫,那可太好啦!”
我们当即承诺大姐:“您放心!回头我们扫的时候把犄角旮旯都扫到,一定让咱这条街干干净净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们分队向这块硬骨头发起了“攻坚战”,展开“拓荒式”保洁,除污迹、清垃圾、铲广告、扫街巷、冲路面……一截一截、一段一段清理着,很快就让昔日的“脏乱差”转身“洁净美”。
北青报:未来的工作中您对自己还有哪些要求?
田晓静:现在环境发展得越来越好,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也越来越高,群众满意就是对我们环卫职工最大的褒奖,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在追求的目标。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这几年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考了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员证等,像今年夏天这样炎热的天气里,万一在路上遇到突发情况,我也能给别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让城市变得更美好,让群众生活更美好。(王斌)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