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5:59:59 来源: sp20241223
制图:张丹峰
一
博物馆里,随着脚步挪移,我的目光一次次在陶器、瓷器、青铜器、石刻等藏品上定格,耳边弥漫着岁月深处的回声。此时,“刀镂彩染蔚萝花”专题展跳入我的眼中,连同“花开富贵”“金娃送福”类的窗花、《红楼梦》《三国演义》类的戏剧脸谱、民间祈祥纳福的纹样,以及冰墩墩、雪容融等一同映入我的视野,古典与现代的气韵隔着悠长的时光相映成趣。
“这个展介绍的是我们河北蔚县剪纸的特殊工艺。蔚县剪纸不是用剪刀在各种颜色的纸上剪,而是经过构图、熏样、刀刻之后,再在留白处进行点染。‘萝’,就是我们蔚县境内曾经有一座山,叫蔚萝山。我们蔚县人呢,也被称作蔚萝儿女。剪纸一开始也叫窗花……”讲解员的话音如雨滴落入河水,一顿一扬间,为我们展开了蔚县剪纸发展的画卷。
一幅精致的剪纸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两头翘的元宝,端坐在装着两尾鲤鱼的聚宝盆之上,鱼的胡须根根如丝如线,元宝上的莲花线条似断还连……充满生机的画面,感染了我们参观的每一个人。
我出发来蔚县前,八十五岁的老母亲一遍遍地问:当年我们坐着毛驴车走了小半个月,如今三个小时就能到?蔚县这个地名让她想起了童年的一段往事。姥爷当年在蔚县的绸缎庄当学徒,姥姥带着大舅去住过两年,在那两年里,姥姥跟着邻居大嫂学会了制作窗花。腊月二十八的上午,中年的姥姥坐在家乡的炕沿上,一张红纸在手里不停地变幻,从长方形到正方形,从正方形到圆形、三角形,如飞似舞。母亲坐在小板凳上,歪着写满问号的小脑袋,看姥姥指间变出一幅幅“吉祥如意”图,看姥姥将一幅幅图夹在黄麻纸中间。然后,母亲兴冲冲地举着黄麻纸,敲开了胡同里一户户邻家的门。邻居们要么拍拍母亲的头顶,要么扒拉一下母亲的羊角小辫,有的还会抓一把花生、拿几块糕点往母亲兜里塞。母亲按照姥姥事先交代的,捂着口袋,放下窗花就走。姥姥做的窗花线条简单,古朴粗拙,但它们却在距离蔚县四百公里的冀南平原村民的窗户上、椽头上、柜台上、粮囤上开了一年又一年。
我从蔚县回来后,母亲一边翻看我带回来的那本《蔚县剪纸的创新与发展》,一边唠叨她和蔚县千丝万缕的联系。母亲说这些话时,眼里闪着亮光,那亮光为手里的窗花图案镶上了金边。
二
据地方志记载,自明初屯兵以来,蔚县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数个商贸集散地,行业涉及钱庄、皮革、染坊、银匠、木匠等。这些能工巧匠们在精心制作皮革皮衣、金银首饰、箱柜雕花时,他们的家眷在家剪花样,用于绣花鞋、枕头、荷包等。聪明的蔚县人从中发现了商机,于是出现了专门以刻制花样为生的职业艺人。这些花样经过绣女们的彩线搭配,绣出了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刺绣佳品。花样艺人们看着绣女们的作品,艺术灵感再次被这缤纷的色彩点燃,尝试着在单色之上进行点染,开创了“以阴刻为主,以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新技艺。
传统文化和市场商机让男人们怦然心动。那些剪裁皮革、打造银器、修鞋雕花的大手拿起刻刀,刻向一张张、一沓沓雪白的麻纸。他们用槐花汁等天然染料加上糖稀,描绘缤纷和斑斓。剪刀换成刻刀,单色变为多色,由女性为主变为男性为主……伴随着时光长河里的这一朵朵浪花,蔚县剪纸这项令世人称奇叫绝的民族艺术之花,就在匠人们一次次精雕细琢中诞生了。
在蔚县剪纸一条街上,大大小小的剪纸工作室有几十家。蔚县剪纸发展到今天,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一朵奇葩,除了历史的、传统的元素之外,还得益于那个极为喜庆、寓意美好的小名——“挂喜”。蔚县人把贴窗花称为“挂喜”,这个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称呼,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隆冬腊月里,忙完一年农事的乡亲们,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赶制、销售和购买剪纸。夜晚家家灯火通明地赶制,白天肩挑车推地从一个集市赶往另一个集市,摆摊推销。在那些日子里,蔚县的各大集市就犹如春天百花争艳的花园,卖家们亮出一沓沓精心勾画刻制的窗花,买家们看了这家赏那家,一刻一染、一买一卖间,这些“喜”不仅挂在了自家的吉庆里,还随着骆驼队、牛车走出了古驿道,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蔚县剪纸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畅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离开博物馆前,我被一幅“蔚县剪纸的主要传播与销售区域图”绊住了脚步。一条条红色射线,从蔚县放射出去,如同毛细血管一般将蔚县剪纸的文化血脉送抵五洲四海,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此刻,我渴望找到那份生机背后的秘密。
三
五十七岁的剪纸艺人高佃亮,喜欢在清晨站在河边,气抱丹田,心里再一次默念剪纸制作的四大步骤:熏,闷,刻,染。从小就跟着母亲学剪纸的他已经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了。但他在动手刻制图案前,总会自觉地再对关键环节进行研习,比如纸张干湿度的掌握、运刀过程的体会、手腕和手指的力度拿捏等等。太阳在一点点升起,他的身体被不断到来的光渐渐覆盖,心灵和思绪也一点点豁亮起来。
我们一行来到高佃亮的剪纸创新工作室时,午后的阳光正照在蔚县城南的蔚县职教中心大楼。这是高佃亮从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回来的第二天。看到他笑眯眯的样子,我们以为这次又是毫无悬念地摘金夺银。只见他羞涩地一笑说:“只是得了个参与奖。”我们不好意思直接问,但还是不约而同地投去了探寻的目光。这位憨厚的汉子又是微微一笑说:“这很正常,剪纸艺术非蔚县一个门类,比赛规则和我们剪纸技艺不符,我在现场只完成了画图和刻制。比赛嘛,只要参与和交流过了,目的就达到了。”听他这样豁达地一讲,我仿佛找到了他那些作品里气韵的来源。
翻看采访笔记,高佃亮的世界里,始终萦绕着两个声音,一个是如何让蔚县剪纸发扬光大,一个是让蔚县剪纸挣钱去。高佃亮相信:工艺是剪纸的生命,内容是剪纸的灵魂。父母最早的开蒙让他三四岁就拿起刀子刻,掌握了剪纸最基本的技艺。七八岁跟着父母赶集时,他悟到了只有刻得好才能卖得欢。从当年一天下来能卖三元钱,到后来一天能卖两百元,再到如今作品出口创汇,实现了刻得好、卖得欢,卖得欢、刻得好的良性循环。他能够在五厘米宽的宣纸上刻出五十根线条,让人物的胡须根根分明,栩栩如生。
1997年5月16日对高佃亮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那天,有个客户上门订制一幅一点八米高、五十四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剪纸作品,而且要求在两个月内完工。知情的人明白这是客户需要,不知情的人觉得这是故意刁难。高佃亮没想那么多,他唯一想的就是把客户留住。生活有时就需要逼自己一把,使潜能再次迸发。他带着四五十位剪纸艺人共同刻制的《清明上河图》剪纸在北京的剪纸展览上闪耀亮相,还在上海的博览会上拿到了金奖。尝到了创新甜头、看到了创新希望的高佃亮积极拓展剪纸新图样,他广泛吸取年画、戏曲、皮影、木雕、石雕、泥塑、服饰等艺术形式之长,给传统剪纸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
四
每一朵窗花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符号。仅在一幅寿字窗花里,就有如意、石榴、云朵、仙鹤、蝙蝠、松树枝叶等十几种符号。一个个小小的符号,汇聚成翎毛花卉、十二生肖、民间习俗、戏曲脸谱、珍贵遗产、人物肖像的洋洋大观。如今的蔚县剪纸不仅是蔚县地域文化的符号象征,也是人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从蔚县回来后,我因采访任务,来到位于石家庄中山路上的中国工商银行石家庄桥西支行。走进营业大厅,第一眼就看到了那幅惟妙惟肖的剪纸,刻的是一块写着“裕国便民”四个大字的牌匾。这牌匾的来历,我是知道的:桥西支行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分行的旧址。1949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分行迁至此处。开业当天,石家庄当地十七家票号共同送来一块书有“裕国便民”的牌匾。如今那块牌匾已作为文物收藏在博物馆里,和这幅一比一的剪纸遥相呼应。旁边一个展板介绍这幅剪纸的作者,恍惚间,我又看到了“蔚县剪纸”四个字。
我揉揉眼睛,心想莫非是自己这几天扎在剪纸堆里太久,眼花了?陪同的同志说,没错,这就是蔚县剪纸。说话间,她把我引到客户等候区,眼前的一幅幅剪纸让我恍惚又回到了蔚县的博物馆里。
我目光停留在一幅银行职员服务客户的剪纸上。一张眼睛又大又亮的面孔正冲着我微笑。我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呈现出生活既本真又理想的模样。
时光之河奔腾不息,代代更迭中,能留下、能传承的是什么?若干年后,剪纸中的那些人和事或许已经成为历史,但蔚县剪纸留住的生活气息与生命之美,一定会像蔚萝花一样,丰盈而又执着地萦绕在时光的长河之中。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1日 08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