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18:52:37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社 常德3月24日电 题:湖南常德河街:市井百态演绎现实版“清明上河图”
作者 张雪盈 尹柳清
走进湖南千年古运河穿紫河畔的常德河街,只见麻石路两旁商铺林立,依稀可见当年戏院、洋行、会馆、茶楼、客栈遍布的盛况;古色古香的戏台上,常德丝弦、汉剧高腔、澧洲花鼓等民间曲艺轮番上演……俨然一幅现实版“清明上河图”。
2024年3月11日,不少市民在常德河街围炉煮茶。 潘敬林 摄常德河街最早形成于明朝正德年间,是杨嗣昌、沈从文等名人笔下描绘的繁盛码头。随着码头文化因陆路交通发展而衰退,河街逐渐隐退到历史深处。2016年,常德市复原老河街风貌,建成以老常德时期河街为原型的常德河街,打造集旅游、商业、文化、历史于一体的记忆古街。
“不仅要修其形,还要赋其里。”常德市国资委办公室主任王长江说,常德将新业态引入河街的同时,还促使踏虎凿花、澧州大鼓、常德丝弦等57项非遗项目入驻街区,为非遗文化传承打开新窗口。
常德潘氏艺术木雕传承人潘能辉的工作室就坐落河街。工作室内,一幅长25米的水墨正稿设计图格外惹人注目,穿紫河上的风雨桥、沅陵的藏书洞、凤凰古城的吊脚楼等跃然纸上。
“这是以沈从文《湘行散记》为蓝本设计的图稿。”53岁的潘能辉介绍说,他一心想创作一个能代表沅水文脉的木雕作品,便以常德河街为起点,逆沅水而上,途经常德桃源,湘西凤凰、花垣等地,沿途收集各地域传统风俗、木质建筑等素材,并将之绘于一图。
“计划用10年时间,采用深度镂空的雕刻方法,将这篇‘湘行散记’雕刻至一根重10吨、长10米、直径1.8米的巨型红椿阴沉木上,向外界全景展示沅水流域的人文风貌。”潘能辉说。
距离潘能辉木雕工作室不远处,一袭长发、一身棉麻长裙的李健鹰正用彩色麻粉在麻质画布上作画。只见其铅笔勾线、刷涂白胶,将红、粉两色麻粉洒落在胶面上,抖动底板,麻粉跳动间,一枝桃花便在麻布上绽放开来。
“围绕河街旧貌及河街变迁变化,我已创作了百来幅作品。”李健鹰是常德市武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麻质画传承人,她希望通过自己作品,让更多人“望见乡愁”。
2023年4月30日晚,湖南常德河街“五一”小长假人流如织。 潘敬林 摄在常德河街,传统非遗正焕发生机,也吸引着市民和游客纷至沓来。家住穿紫河附近的李瑶常与亲朋相约河街闲逛。“非遗文创、围炉煮茶为年轻人提供了新的消费与社交场景,桂花酥糖、穿眼粑粑等老常德味美食也让人流连忘返。”
众多常德美食中,李瑶偏爱非遗美食擂茶。一根擂棒将花生、茶叶、生姜磨制成粉团,置于碗中用开水冲泡,品之唇齿留香。李瑶说,源于汉、盛于明清的擂茶至今仍是常德人待客的首选美食。
为丰富夜间旅游项目,常德河街还对夜间亮化进行改进创新,通过开展实景演艺秀、潮流娱乐、民俗非遗等特色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推动常德夜经济走向多元化。
“你不来,船不开,等你扬帆云天外……”常德穿紫河系列风情秀主题曲《你不来,船不开》正在河街传唱,仿若千载时光从未远去,古城依旧,乡愁仍在。(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