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03:49:48 来源: sp20241230
跨过北纬40°,祖国带您回家
——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侧记
■中国军网记者 赵松岩 韩金宝 刘雅昕
这是一条静止的纬线。
从新疆到辽宁,从高原到平原,从陆地到海洋,北纬40°线静静陪伴着北国四季。它在鸭绿江上结束与我国的交汇,自此向东跨入邻国。
这也是一条鲜活的纬线。
以历史为经,北纬40°延展开一部岁月默片:它弥漫过战火硝烟,目送过英雄远去,又在山河无恙时见证风吹麦浪,成为忠魂对“家”的瞩望。
70多年前,“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掀起鸭绿江波涛,志愿军战士向南跨过这条纬线。此去一别,无数青春永远定格在金达莱花盛开的地方。
70多年后的今天,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祖国。25位烈士英灵踏过千重云浪,向北跨过这条纬线,目的地是久违了70多年的故乡。
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搭乘运-20回国。杨盼 摄
回家的路
孤身在外的人,常常会梦见回家的路。对志愿军烈士而言,想来也是这样,魂牵梦绕。
这条路有多长?地图上,韩国仁川到中国沈阳的直线距离约为600公里。
这条路走多久?手表上,时针在表盘上踱过两圈,既飞快,也漫长。
这条路与谁归?机舱内,25件覆盖国旗的棺椁和335件从泥土中挖出的遗物整齐摆放,回家的同伴是出征的战友和从未放下的家国念想。
自2014年首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以来,10年时间,祖国一次一次用最高礼仪迎接英雄回家。
接在韩志愿军烈士回国的运-20专机从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出发前,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为志愿军烈士棺椁一一覆盖国旗。简短的祭奠仪式上,一声“祖国接你们回家”,让屏幕前数亿国人心房颤动。
七十余载异乡漂泊,从血肉之躯到英雄之魂。今日,忠烈归来!
沈阳街头广告牌打出向志愿军英烈致敬的标语。中国军网记者韩金宝 摄
风一动,寒一重,一夜之间,寒潮突袭沈阳,气温骤降10℃。
入冬以来,这是最冷的一天,却也是街上人最多的一天。片片雪花扑簌而下,短暂驻足于人们的深色棉服上。在主干道两侧,大家自发排成长队,手持国旗向路口方向张望,早早等候着一次关于回家的约定。
“英灵不朽,山河永念”“忠魂不泯,丰碑永存”“英雄城市,英雄回家”……公交站台、楼宇外墙、室外大屏被句句标语点亮,对英雄的敬意化为红色暖流,淌过城市的每条街巷,淌进人们心中。
无形的雪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等候,北京时间11月23日11点20分,运载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运-20专机出现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上空,两架歼-20飞机在其两侧伴飞护航。舷窗外,山河安澜,家国安宁,人民安心。
“各位战友,我们已安全抵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跨越千里将志愿军忠烈接回了祖国怀抱!运-20机组全体成员,再次向忠烈致敬!”飞机降落后,运-20机长路中华在机舱广播中深情说道。
运-20专机通过“水门”。中国军网记者刘丹 摄
滑行时,两道水柱从跑道两侧的消防车中喷射而出,它们在抛物线最高点相遇,一道“水门”倾泻而下,为搭载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运-20专机接风洗尘。
当礼兵将棺椁移下飞机,越来越密的雪花落在覆盖棺椁的五星红旗上,又很快消失,像极了七十多年前战场上冰雪难凉热血的幕幕场景。由烈士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在任何时候都鲜活、热烈,让人无畏向前。
雪花飞舞间,《义勇军进行曲》的铿锵旋律响起。担负此次司礼演奏任务的武警北京总队军乐团已是第六次接志愿军烈士回家。看着运-20专机缓慢降落,演奏员吴钟又一次感受到肩上所背负的使命——作为英雄踏上故土听到的第一首乐曲,这是国的召唤,更是家的慰藉。
“志愿军英雄是我‘跨时代的战友’,从青春到白发,他们身上的英雄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观礼人群中,“最美退役军人”关捷早早到达现场等候英雄回家。作为一名记者、作家,在他三十多年的写作生涯里,“寻找英雄”一直是这位老兵的写作主题。“我们的家很强大,也很温暖。今天,欢迎英雄回家!”
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中国军网记者韩金宝 摄
等候的人
从战士出征时“待我回家”的期盼,到英雄牺牲时“代我回家”的遗憾,再到如今跨越千里“带我回家”的实现,跨越70多年的等待期盼,再一次重聚在深情的目光里——
当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的骑警车队即将抵达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时,几位已过耄耋之年的志愿军老战士颤颤巍巍地从凳子上起身。他们举起右手,一齐向迎面驶来的车队敬礼。
雪依旧没停,风还在呜咽。老战士们尽力挺起身子,目送一辆辆卡车从身前通过。那一刹那,被岁月锁住的时光记忆再次解封——
70多年前,他们和战友乘车一同奔赴战场;70多年后,战友还是记忆里年轻的样子,永远年轻,永远澎湃,永远怀着一腔保家卫国的担当。
从2014年第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起,92岁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维波连续十年来迎战友回家,从未间断。“我们回国70多年,他们长眠在异国70多年。我安慰自己,只有好好活下去,替他们看看祖国,才是对英灵最大的告慰。”
95岁的程茂友是现场年纪最大的志愿军老战士,“当年过鸭绿江时,战友们常说一句话:‘如果活着回来,就一起去北京天安门,看看祖国的首都;如果没能活着回来,就安葬在家乡陵园,永远守护家乡。’今天,他们回来了,终于能看到祖国的锦绣山河!”
老人们诉说着对战友的思念,站立一旁的年轻人纷纷侧过头去,用手抹着眼泪。
在这些老战士一字一句的讲述里,在他们一年一年的坚持中,越来越多人读懂了英雄回家的意义——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国家对英雄至高至诚的敬仰,是一个顽强不屈的民族烙在灵魂深处的滚烫。
2019年起,退役军人事务部等部门启动帮助烈士寻找亲人活动。截至目前,退役军人事务部已完成迎回的前九批913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DNA检材提取和鉴定工作。随着第十批烈士遗骸回国,帮助烈士寻找亲人的活动还将继续。
天为旌旗,山川同念。当跨越生死的距离不再遥远,当穿越时空的思念能被安放,当分别已久的忠魂终回故乡,我们就读懂了勇气和向往,回家的路也再不漫长。
志愿军老战士向战友敬礼。图源自东北新闻网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