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5 05:14:18 来源: sp20250105
在算力网络协同创新、AI技术赋能助力下,智能互联网时代将会“生成”怎样的未来?
在数字产业化浪潮下,产业互联网接力消费互联网,传统互联网企业该如何抓住产业互联网的机遇?
以智能互联为起点,产业互联网将产生哪些“数字红利”?
人工智能助力千行百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如何有效融合?
……
“人民之夜@乌镇咖荟2023”11月8日晚在浙江乌镇成功举办。聚焦“乌镇十年之约 互联网时代之变”,嘉宾们畅谈互联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数字新动能洞见未来十年互联网的发展态势。
智能互联共创数字世界
目前,以通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智能互联网正融合千行百业,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人民网董事长、总裁叶蓁蓁以“拥抱智能互联网”为题,围绕人民网“内容——数据——智能”三层业务融合发展、协同创新进行了介绍。
智能互联网时代开启,人工智能发展将会驱动各行各业的“质变”,未来大模型创新应用将成为发展趋势。
水镇夜话一:互联网企业的变与不变。叶宾得 摄
“人工智能在很多行业、科研领域的突破,有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新的拐点。”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聚焦大模型的未来发展,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和场景的结合十分重要,人工智能短期内不会成为一个独立的AI或操作系统,将来会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很多场景相融合。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表示,人机界面将人类集中在随时可以进行推理、运算以及与人互动的过程中,充满了前景。大模型AI的发展作为一种工具,能够提高人类的效率、提供各方面协助,但是互联网本身的连接和人的交流是不会被取代的。
产业互联共享发展机遇
随着新一代科技成果开始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产业互联网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既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带动产业创新,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发展产业互联网,我国在技术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两端都具备良好的基础。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胡维琦表示,传统的消费互联网企业未来有两个大方向,一个方向是向模块化做进一步发展,中国有很多人口红利、经济红利的市场等待开发;另一个方向是将消费互联网原有的技术积累、人才积累、运营积累、数据积累与产业互联网进行紧密结合,将会带来很大的化学反应。
水镇夜话二:预见产业互联网的“数字红利”。
微博COO、新浪移动CEO、新浪AI媒体研究院院长王巍提到,互联网本身带来的商业模式变更、用户使用习惯变更,对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互联网模式打破了信息不对称,这不仅影响了媒体行业,也会对产业互联网产生影响。通过互联网带来的网络效应、倍增效应、指数级效应,迅速打破了传统价值链体系,让产业互联网直接面对它的终端用户。
“在互联网保险方面,轻松包自主研发的创新服务产品,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更准确地评估风险。”轻松集团执行副总裁马孝武也介绍到。
价值互联赋能数实融合
人工智能能够催生互联网新应用、新业态、新产业,并开启虚实相融、产业互联、价值互联的新世界,从而更深刻推动行业数字化变革,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第三场夜话“智能互联的新起点”中,印象笔记高级副总裁乔迁发言。叶宾得 摄
“未来的智能互联将提供很多新的机会,这些机会可能是以前在传统互联网中看不到的。”在印象笔记高级副总裁乔迁看来,设备、设备产生的数据、背后的云计算,以及人的体验,都可以通过智能互联的状态完整融合到一起。
在第三场夜话“智能互联的新起点”中,思科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侯胜利进行分享。叶宾得 摄
思科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侯胜利从人机物智能互联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智能互联网的未来需要更多算力和智能应用,万物互联可以得到大量的数据,而大量的数据传输意味着需要足够强劲的系统来支持。同时,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运算能力,并基于一定逻辑进行智能分析与处理。
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数实融合成效显著。未来,智能互联发展“走深向实”,将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构建数实融合。
水镇夜话四:数实融合的新篇章。叶宾得 摄
腾讯健康总裁吴文达从大健康行业角度分析了数字化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影响,“腾讯觅影数智医疗影像平台”已开放20多个医疗AI引擎助力科研创新,通过“云+AI”实现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辅助诊断等多种数字影像应用。
“拥抱实体经济,做好服务,是数字经济的未来。”华宇集团总经理孔庆慧介绍,其在生物医药、材料等领域拥有无人车间、数字孪生的生产基地,数字化应用带来了效益的提升。
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盘石集团总裁、盘石股份董事长吴月凌以盘石数字经济产业园为例,介绍其通过云建立“产业+基金+基地”的区域数字经济生态,工贸一体,虚实交互,帮助赣州、吕梁等地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将多种人工智能及智能机器人技术融汇成一个主体,来为人服务。”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表示,企业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人工智能为核心,不断深耕人工智能教育、智慧物流、智慧康养等多个实体行业。
(责编:罗知之、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