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手艺重回大市场?这个新联会做起了“非遗中介”

发布时间:2025-01-01 15:54:07 来源: sp20250101

  “这家是主营扇子技艺制作的传承人,夫妻俩一个制扇、一个绘画,相得益彰。”“那里有从红桥走向世界的奥运礼物,精美的冰壶融汇了鼻烟壶内画的技艺。”……在北京市东城区红桥非遗行业新联会(以下简称“红桥非遗新联会”)会长杨建业的指引下,记者走进坐落于红桥市场三层的“非遗传播孵化园区”。

  在这里,不经意间擦肩而过的柜台可能便是非遗传承人潜心创作的场景,同时也是非遗产品的展销平台。依托红桥市场,红桥非遗新联会为非遗创业者提供了一个蕴含“磁力”的孵化平台,吸引了150余位设计师和80余位非遗传承人。在这里,非遗作品不再是孤立的艺术品,它们的商品属性正在被唤醒。

  “非遗技艺需要传承创新,也需要市场‘造血’激活。”杨建业长期从事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他认为,这项工作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解决非遗传承人的生计问题,“并非每一位传承人都具备经营天赋,非遗若想在市场化中走得顺利,亟需‘非遗中介’这一角色的出现”。

  2017年起,多位非遗传承人相继入驻红桥市场,400平方米的场地容纳了雕漆、鼻烟壶、景泰蓝等数十项非遗技艺。红桥市场为非遗创业人提供了设计、制造、宣传推广、销售全方位平台服务,解决传承人从事经营的后顾之忧。

  今年6月,东城区红桥市场非遗行业新联会正式成立。首批会员有37人,其中包括活跃在红桥市场的于鸿雁、张铁成、孙丹威等非遗行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成立至今,红桥非遗新联会先后参与开展了中国内画大师黄三师徒作品展、中轴线盛世情缘·故宫以东的律动分享会、首届《前门的传说》小小传承人大赛等活动。

  不仅如此,依托红桥非遗新联会平台,内画、景泰蓝、竹编、堂前燕毽子、随园菜等非遗产品得以出现在了第二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上,这些新场景为非遗展示找到了走向世界的新舞台。

  在今年9月举行的服贸会上,红桥非遗新联会传承人进行了非遗展示及制作的线上直播,内画制作技艺传承人刘东的直播观看量达30余万人次,堂前燕毽子制作技艺传承人殷文的直播观看量达20余万人次。

  “让非遗走进生活,非遗自然就能传承下去。”借助红桥非遗新联会平台,刘东不断探索更加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内画技艺结合,让传统非遗艺术走进当代人的审美视野。

  在红桥非遗新联会,还有很多像刘东一样守正创新的非遗人。“让有作为的一群人凝聚起一个有温度的大家庭。”杨建业说,未来将继续摸索非遗产业孵化、推广、创新的发展之路,汇聚更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参与其中,共同推动非遗文化有序传承。(完)(《中国新闻》报作者 罗鲁峤 报道)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