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古董”圈粉年轻人 京城古旧书市渐热

发布时间:2024-11-25 15:23:08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社 北京11月2日电 题:“老古董”圈粉年轻人 京城古旧书市渐热

   中新社 记者 徐婧

  “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古旧书流动起来。”24岁的孔令乔在大学毕业后成为孔夫子旧书网公益图书馆的一名馆员。在她看来,自己日常的著录工作就像对古旧书进行“身份登记”,而古旧书交易平台让旧书成为流动的资源,有了更多被利用的机会。

  成立于2002年的孔夫子旧书网现有超40万家旧书店和旧货书摊,月活跃用户超百万,是全国最大的旧书线上交易平台。成立初期,平台的每日新注册用户中约有半数年龄在50岁及以上。而当前平台每日新注册用户中,25岁及以下用户约占三分之一。

  交易平台用户的年轻化,是古旧书日渐走进民众生活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今年共有近90万读者走进春季的北京书市和秋季的地坛书市,实现旧书销售收入近400万元人民币。繁荣旧书市场成为建设“书香京城”的重要抓手,目前已基本形成经营渠道丰富、流通体系完备,覆盖北京、辐射全国的旧书交易体系。

  北京的旧书市场主要由线下门店、线下旧书市场和线上平台构成,经营主体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大量个体工商户。其中,线下门店以北京发行集团所属中国书店为代表,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古旧书实体店。

10月31日,工作人员在中国书店琉璃厂店修复古籍。记者 徐婧 摄

  刘易臣200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书店琉璃厂店工作,从新书销售员到琉璃厂店经理,他感受着老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见证了许多新朋友与古旧书的“缘起”时刻。

  “曾有一名老先生为即将远行的儿子挑选了一部线装本《三国演义》作为礼物。还有一位少年连续几年拿着压岁钱来买古旧书,第一年是在妈妈陪同下购买的《古文观止》。”在刘易臣眼中,书店不仅是供收藏爱好者“寻宝”的仓库,还为普通读者接触传统文化拓展了途径。

  北京发行集团让古旧书“走”出书店,为读者打造更大的交流、交换、交易平台。中国书店在今年的两季书市设置了古旧图书专区。集团计划把古旧书流动市集开进园区、高校,便利读者购买和以书会友,还将在大型书城常设古旧书专区,让古旧书在城市中“活”起来。

  提起旧书市场,不少北京的收藏爱好者会想到“潘家园”。延续了父亲事业的赵淑香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经营古旧书业务已有20年。她说,30年前父亲摆的小地摊还不到1平方米,今天自己的店铺有23平方米,“古旧书的受众已不仅是学者或某一领域的从业者,越来越多年轻的收藏爱好者和读者将目光投向了这里。”

  在家人引导下,赵淑香的女儿也加入古旧书行业,并在天津开设了实体店。“年轻人的涉猎范围更广。”她说,女儿在线装书的基础上又开拓了碑帖、字画等业务,通过丰富的信息渠道,将它们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充分挖掘出来,使其价值更好展现在读者面前,因此收获了一批年轻读者。

10月31日,工作人员在中国书店琉璃厂店修复古籍。记者 徐婧 摄

  如今,赵淑香对女儿经营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满是欣慰;中国书店古籍修复中心正在进行古籍纸张分析研究的相关课题,力争为古籍保护事业贡献更多力量;孔夫子旧书网计划把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古旧书资源集中起来,供中华文化爱好者和学者使用……被古都文化滋养的古旧书从业者以不同方式“反哺”着这座城市,为旧书页注入“新动能”,延续千年中华文脉。(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