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有的放矢)

发布时间:2024-12-16 05:37:08 来源: sp20241216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推动科技创新涉及诸多方面,其中培育创新文化是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坚持培育创新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要大力培育创新文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国一代代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在长期的创新实践中,铸就了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不仅仅属于科技工作者,也属于整个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利于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杰出的科技工作者如何将对创新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融为一体,深刻认识创新来自对科学真理的无止境追求、来自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坚定信念,这对于培育创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培育创新文化,要注重科技发展史特别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史的研究和宣传,深入宣传科技工作者特别是杰出科学家们是如何推进科技创新的,从而激励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底蕴深厚的创新文化孕育出众多闪耀史册的创新创造,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自上古时期以来,华夏先民就通过粟和黍的栽培、陶器的烧制、冶铁的发明,开启了农业文明的辉煌篇章;汉唐之际,从造纸术到雕版印刷,这些发明创造为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托;宋元以降,《梦溪笔谈》《授时历》《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科学典籍的问世,无一不是中华民族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典范。正是基于这种守正不守旧的创新性,中华文明得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传承与更新,不断赓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大力培育创新文化,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使其成为培养创新精神的深厚土壤,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走好走实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科技创新具有不确定性,许多时候都会面临失败的风险。因此,在鼓励探索、鼓励创新的同时,必须宽容失败。很多失败的经历十分宝贵,为今后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可以避免再走弯路。许多重大科技创新,都是在经历一次次失败后最终取得成功。如果整个社会只愿为成功喝彩,对失败难以接受,就会压制科技工作者创新的勇气和热情。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就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要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科研生态,支持科研人员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同时,要加强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营造宽容开放、严谨求实的研究氛围,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4日 09 版)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