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成产业,青山变金山(现场评论)

发布时间:2024-11-24 18:40:23 来源: sp20241124

  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持续壮大绿色经济,必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书写动人的发展故事

  

  走进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的望仙谷景区,一下子便融入花的海洋。游客们可能想象不到,这里过去曾有几百条花岗岩生产线,一段时间里,石材加工的废水排到溪谷中,水体染成“牛奶色”,山林秃成“荒山坳”,村落成了“空心村”。

  痛定思痛。为了改变山乡面貌,当地政府引进专业团队进行生态修复。同时,依托独特的花岗岩峰林地貌,打造特色悬崖民宿;咖啡屋、酒吧、文创店铺穿插其间,原先的河道也成了漂流地。如今,望仙谷已成为江西生态文旅的响亮品牌,2023年景区接待游客369.1万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从卖石头到卖风景,望仙谷找到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之路。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江西如何将生态“颜值”转化为发展“价值”?这是一道关乎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综合考题。

  生态环境优良,能够集聚“人气”,带来“财气”。也要看到,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变为金山银山,还得摸清转化“门道”。望仙谷打造集山水景观、户外运动、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文旅小镇,引来游人如织;九江市武宁县发展传统果木业、林下经济,土特产成就大产业;森林覆盖率高达88%的赣州市崇义县推进碳排放指标交易,让好空气“明码标价”……结合资源禀赋,找准适合当地生态特色的发展路径,让好生态适配好产业,才能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延长链条、搞好配套,将让好产业带来好收益。不少地方生态资源丰富,但有的配套不全、特色不显,没能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难以产生规模效应。望仙谷景区建成后,不断壮大民宿、餐饮、非遗工坊等配套产业,规划种植蔬果试验田、大豆示范区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了产业链和价值链;宜春市铜鼓县竹林资源丰富,当地在精加工上做文章,用毛竹做竹键盘,用下脚料烧竹炭,构建起一条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达7.5亿元。从提升品质到完善服务,从讲好故事到丰富业态,多措并举盘活资源,更好满足多样化需求,生态产品才能受到市场青睐。

  生态产业化不能仅局限于发展文旅、销售土特产。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必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解决生态产品交易难、变现难问题。放眼中部地区,从江西省抚州市创新绿色金融服务,着力破解生态资源抵押贷款难题,到湖南省怀化市联合有关企业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让生态产品在市场交易中实现价值,再到安徽省黄山市把碎片化的山、水、林、田、湖、草、闲置农房等资源进行规模化收储和市场化运作,成立数百家“强村公司”作为村级生态产品供给、交易主体……围绕生态产品价值评价、市场交易、金融赋能,相关实践十分生动。着眼未来,还应进一步健全生态产品确权、核算、交易等政策体系,让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进来,一道探索更多资源变资产的可行渠道。

  悠悠绿水,巍巍青山。在中部地区,依托美丽生态的各类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持续壮大绿色经济,必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书写动人的发展故事。

  (作者为本报江西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1日 05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