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1:57:05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网 北京10月6日电(记者 郎朗)一张薄薄的武器设计图纸、关于胜算把握一次比一次焦虑急促的激辩,让银幕内外隔着70多年时空的人们,陷入一种共同的、凝重的沉默。
画面中,隔着一道屏风,穿着藏青色制服挺直端坐的年轻人眉头越锁越紧。
“唯有打赢,中国人才能生存下去。”屏风那端决绝的一句定论打破了所有犹疑,年轻人“噌”地站起来,舒展了眉头。再见面,原本插在藏青色制服上的钢笔已经插在了绿色军装上,左胸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
即便没有字幕说明,观众席上的人们也心照不宣:这是毛岸英,志愿军的第一个兵。
有人说,魏大勋好像总有这种能力:让属于他的剧情落地,让大家相信他的角色是活生生、真实存在的人。
演绎毛岸英,怀着坚定和爱
很多看过《志愿军:雄兵出击》的观众,总会提起“毛岸英”的眼神。
静静听着前方关于战事的探讨,微蹙的眼眸中是忧虑和暗自下好的决心;赶赴战场前隔窗和父亲默默道别,那种凝望里,少了几分士兵望着主席的崇拜,映射的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孺慕和柔情。
“告诉爸爸,他28岁的时候去上海干了大事,我也28岁了。”
这是魏大勋最喜欢的一场戏,也是这个角色成为很多人心中“白月光”的第一个瞬间。
第二次“途经”毛岸英的人生,魏大勋觉得很荣幸,这是种缘分。
13年前,还是中央戏剧学院学生的他,在电视剧《毛岸英》中饰演“毛岸青”,一个青涩、受哥哥保护的弟弟;13年后,看着《志愿军:雄兵出击》中需要自己关照的新兵报务员,他说就像看到了13年前的自己。
“我在表演的时候,内心怀着温暖,坚定和爱,都是岸青曾经在哥哥身上感受到的。”
那枚他准备送给彭元帅的象棋子,那双早被穿旧却很干净的、父亲送的鞋子,那句守在小战士身后的“我陪你一会儿”,汩汩流淌出的温暖穿透银幕,牵起了观众的手。
或许是角色的弧光,也或许是魏大勋的演绎,如松如竹的“毛岸英”成为电影中清风朗月般的存在。
湘水之岸,英木苍苍;为国舍命,日月同光。
图为《志愿军:雄兵出击》剧照打碎自己,重塑角色
无论是当年演绎“毛岸青”,还是现在演绎“毛岸英”,魏大勋都觉得,要演好历史人物,很难。
“因为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对演员的要求就是要让观众觉得像,要抛弃自己的习惯和影子。”
虽然有人说即便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作为演员,还是要有属于自己的创作,但魏大勋不这么理解:“如果真的加了很多自己的小设计,那就是自己的东西了。”
比起一个演员有意识的创作,他更在乎怎么让观众相信,他就是那个角色,那个人就是他。
他习惯于打碎自己,重塑角色。
除了大量看图文影像资料,魏大勋还不停地和导演陈凯歌交流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面对主席,他什么时候是一个兵?什么时候是一个儿子?
“有时候我觉得还是得听导演的,毕竟是掌握全局的人物,演员的有些设计有时不见得适用于这样一个角色。跟着凯歌导演真的学到很多。”
《志愿军:雄兵出击》中,魏大勋的出场时间不算多;但用网友的话来说,几乎都是“有效出演”。
这种有效不是说魏大勋本人的演技有多么精彩,而是观众相信那个角色就该是这个样子。在片场,每拍完一条,他都会跑到导演身边看回放:“不看回放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看了以后会很清晰,再对表演进行调整。”
这种有效也得到了导演的认可。选择魏大勋出演“毛岸英”的时候,陈凯歌说自己的标准其实很简单:谁合适就考虑谁。
“像,太像了,一天比一天像。”“没有比这更好的了。”片场的陈凯歌一次比一次肯定魏大勋的演绎。
“听到这个评价,当时我更多是在思考怎么才能把人物完成得更好,不想辜负导演的期望。”
得到认可的魏大勋,暗暗舒了一口气。
图为《志愿军:雄兵出击》剧照回应“一人千面”:我都是认认真真做事 没什么技巧
“其实我是个演员。”
这句话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说过,出道十五年间,魏大勋也一直在说。
但在那些不被看见的、蛰伏的时光里,这句被他记录下来勉励自己的话,一度成为综艺节目上的一句“自嘲”。
很多人对魏大勋的认识都来自综艺,为了被关注、被看见,他参加了很多综艺节目,也有人拿“综艺咖”来调侃他。但魏大勋一直觉得:“演戏和参加综艺对我来说都是工作,我要做的就是认真努力完成我的工作,让选择跟我合作的人觉得当初没选错人。”
有种观点认为,上综艺会破坏演员的神秘感,影响角色塑造。但对魏大勋来说,每一个工作机会都来之不易,他只想尽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不留遗憾。
“魏大勋又不是突然长这样的,怎么大家都像突然发现了他似的?”粉丝们很惊诧。
“考古”的风终于吹到了他。人们发现,演员魏大勋所塑造的段序、叶弈明、孟宴臣、毛岸英,都不像一个人演的。
当我们把“剧抛脸”、“一人千面”的评价抛给他,魏大勋是这么回应的:“我都是认认真真做事,没有什么小心思,就是完全把自己放在角色里,该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我没有太多的技巧,就是真诚和坚持。”
“很欣慰魏大勋坚持到了我们考古他的这一天。”网友说。
“很荣幸能撑到被考古。”魏大勋说。
人们常把“秋天”和“收获”联系起来: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等待一个明亮、高贵的日子,没有怀疑和痛苦的时刻。等待一个秋天的日子。”扎加耶夫斯基的诗句这样说秋。
魏大勋坚持住了,他等到了。(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