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言萌语”让网络社交更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5-01-10 11:52:58 来源: sp20250110

原标题:“萌言萌语”让网络社交更有温度

“好滴”“是呢”“棒棒哒”……在网上跟人聊天时,你是否经常遇到或使用这种“萌言萌语”?

在网络社交中,人们常使用那种模仿孩子语气口吻、带有撒娇卖萌意味的语言和表达,我们暂且称其为“萌言萌语”。常见的“萌言萌语”有几类:一类是在词句末尾加上“哈”“嘞”“啦”“哟”“滴”“呀”“嗷”“哇”之类的语气词,如好哒、是滴、好哇;一类是用谐音字代替原来的字,如孩纸(孩子)、肿么了(怎么了)、桑心(伤心);还有一类用叠字或叠词来表达自己的诚意和态度,如嗯嗯、来啦来啦、好的好的,这些也含有一点“萌”的意思。

人类语言有多种形式,广义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文字语言、旗语、计算机语言、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不同的语言形式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线下面对面交流中,信息的呈现是立体的。除了口头语言,还有与之相配合的动作、表情、神态等,这些辅助手段,让口头语言在传情达意上更清楚、更丰富、更深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的社交场景更多地迁移到线上。在线上交流中,线下沟通中的动作、表情、神态等辅助手段大都派不上用场,同样的语言无法传递出在线下时的那种丰富含义。于是,网友们便创造了一种适用于网络社交场景的“萌言萌语”。这套“萌言萌语”通过重新组合字词,可以表达出更丰富的含义。

比如,甲给乙发微信说:“明天上午9点开会。”乙可以有“收到”“知道了”“好”“好的”“好哒”“好滴”等几种回答。“收到”“知道了”稍显冷淡,从中甚至无法判断乙是否会参会。“好”“好的”中性一些,从中可以判断出乙同意第二天参会。“好哒”“好滴”则完全不一样,从中不仅能够判断出乙第二天会参会,而且能够感受到乙很高兴,甚至还能联想到乙回答时蹦蹦跳跳的调皮样子。几个回答,字数差不多,给人的感觉却大不相同。

中国有句老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说明,与人交往、跟人沟通,甜美的语言、温和的态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萌言萌语”之“萌”,含有温润柔和之意。使用“萌言萌语”的人,会给人一种身段柔软、态度谦和的印象,能够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社交语境,在清楚传递己方观点和信息的同时,又能给对方带去一种舒适感。比如,“亲”“小姐姐”“小哥哥”是一种带有亲昵感的称呼方式,有助于快速消除陌生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棒棒哒”“美美滴”“么么哒”是一种带有亲切语气的赞美,比“很好”“不错”这样的赞美更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让人感觉赞美者更真诚、更有趣。

“萌言萌语”整体上比较风趣幽默,而幽默的语言如同润滑剂,可以在人际沟通中有效降低摩擦、减少冲突。在网络社交中,人与人隔着屏幕,主要以文字为交流工具。在双方表达冲突性意见的时候,更需要幽默感来缓和气氛、化解尴尬。比如,甲做了伤害乙的事情,乙向甲抱怨。如果甲乙关系亲密无间还好,怎么表达都无妨。如果两人关系一般,乙直接向甲发来“你那样做让我受到很大伤害”之类的文字,会给人一种正式交涉的压迫感,像是在兴师问罪。换成“萌言萌语”,乙可说:“你那样做让我好桑心(伤心)”或者“你那样做让我很受桑(伤)”。都是表达抱怨,但后者幽默的成分多一些,没有正式交涉的压迫感,而多了些私下沟通的松弛感。这种表达方式更容易被人接受,也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作为一种网络语言,“萌言萌语”早期主要在年青人中流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社交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萌言萌语”的使用者越来越多,一些人甚至把使用“萌言萌语”当成一种“网络社交礼仪”。因为一方对另一方使用“好哒”“好滴”之类的“萌言萌语”,在使用者那里,存在着彰显自己的热情诚恳并让对方舒服满意的潜意识。而作为信息接收者,一些人也会通过对方是否使用“萌言萌语”来判断对方态度是否诚恳、心情是否高兴、对自己是否热情。久而久之,在一些人眼中,“萌言萌语”成为网络社交中的一种礼貌用语。这就跟线下面对面交流时,为了表达客气以及对对方的尊重,人们会使用“您”“请”之类的礼貌用语一样。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了相互尊重而形成的一系列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当交往的双方对“萌言萌语”社交礼仪的价值达成共识,“萌言萌语”也就有了语言之外的更多含义。

总之,“萌言萌语”既是一种网络语言,也是网络社会的一种修辞方式。它适应了网络社交的特点,让文字更有温度,让线上交流更有乐趣,拉近了虚拟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丰富了中国的语言文化。

当然,“萌言萌语”的使用要适度,要分清场合和语境。现在一些小学生写作文时会有意无意地使用“萌言萌语”,但很多“萌言萌语”并不符合语法规范。对孩子们而言,若因使用“萌言萌语”而影响规范汉语的学习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萌言萌语”多用于网络社交中的非正式沟通,在正式场合使用“萌言萌语”会显得幼稚且不合时宜。语言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未来,在保持“萌言萌语”创意性和趣味性的同时,也应适时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避免其陷入过度娱乐化甚至低俗化,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语言文化的健康发展。

(作者:谢荣娥,系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