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22:23:53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网 4月22日电 据自然资源部微信公众号22日消息,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是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一项基础工作,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改革任务,要求“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经过10年多的探索,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从无到有,从构想到建立,从理论到实践,从试点到铺开,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稳步有序推进。
截至目前,武夷山、大熊猫国家公园,江苏大丰麋鹿、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近百个重点区域相继登簿,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已覆盖自然保护地、森林、湿地、草原、河流、湖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海域、无居民海岛等各类自然资源。
如果把大自然看作一个大家庭,那么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无居民海岛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都是家庭成员。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摸家底、建档案,并通过确权登记给自然资源“上户口”,用“户口簿”体现其权属状况、自然状况及其他相关事项。
2019年,自然资源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2020年,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操作指南(试行)》,随后陆续研究出台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相关技术标准,建设了全国统一的登记信息系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和工作体系全面建立实行。2022年12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全国率先完成公告登簿,打通了确权登记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9月28日,上海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实现登簿,这是我国首个由国家登记机构完成登记的重点区域,也是湿地类型自然资源首次实现登簿。
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坚持依法依规登记,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坚持自然生态空间一体登记,坚持与相关改革协同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逐步实现落地见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晰产权主体和权属边界,维护资源资产权益。通过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划清边界、确认权属,明确自然资源资产“谁所有”“由谁管”,推动解决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边界模糊、权益不落实等问题。二是夯实生态保护责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划定的既是生态权益边界,也是生态安全边界。登记结果具有公示公信效力,接受社会监督,为自然资源有效监管、严格保护和所有者权益行使,为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产权支撑。三是实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不动产登记的衔接融合,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保护体系。统一登记制度实施以来,确权登记的范围从土地、房屋,到林地、草原、海域逐步扩大,进一步丰富完善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保护体系。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