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07:52:58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已经绝灭的巨獠犀究竟是什么模样?曾经被误认为河马而“犀冠马戴”的巨獠犀与河马有何区别?长期以来颇受古生物学家的关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团队对采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约1700万年前中新世早期地层中的一件化石研究发现,它是巨獠犀化石的新属种,研究团队以最早发现和研究中国巨獠犀化石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占祥的姓氏命名为“邱氏巨獠犀”。
本次研究的宁夏同心地区中新世早期邱氏巨獠犀生态复原图(陈瑜/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邱氏巨獠犀新材料化石是一件保存极其精美的成年头骨,研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厘清巨獠犀扑朔迷离的形态功能,为其准确复原提供更多信息和依据,巨獠犀的神秘面纱由此终于被撩开。
这项巨獠犀化石发现及研究的重要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在线发表。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孙丹辉介绍说,巨獠犀属是远角犀家族中最早出现的类群,头骨纤细,鼻骨尤其细长;颊齿釉质薄弱,上前臼齿臼齿化程度低,和头骨一样都处于相对原始的阶段。与并角犀属、翘鼻角犀属、矮脚犀属和远角犀属等其他远角犀类群相比,巨獠犀具有不同的特化方向,是远角犀族早期演化的重要环节。
真假河马与巨獠犀化石的对比。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巨獠犀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强烈特化的下门齿和下颌联合部,但其属名英文Aprotodon的原意却是“无门齿”,就是因为英国古生物学家克莱弗·福斯特-库珀(Clive Forster-Cooper)在1915年根据两件发现于巴基斯坦渐新世(距今约3400万-2300万年)地层中的下颌联合部化石材料创建该属。由于巨獠犀下颌联合部十分宽大,在形态上与河马相似,所以被误认为它可能是一类未知的河马,而将其门齿当成犬齿。
孙丹辉称,巨獠犀是亚洲特有的一类原始真犀,属内种间的体型差异较大。此前,该属共有史氏巨獠犀、法塔赫姜巨獠犀、咸海巨獠犀和兰州巨獠犀4个有效种,具有很长的生存时限,从37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到17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早期。不过,巨獠犀分布范围较为局限,之前发现仅分布于中国甘肃及内蒙古、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和哈萨克斯坦咸海地区等地。因此,巨獠犀因生存时限长、分布范围局限,一直以来备受古生物学者的关注。
本次研究的邱氏巨獠犀头骨化石正型标本及其对应绘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她指出,虽然有古生物学家曾将巨獠犀误认为河马,但两者的獠牙其实有明显区别:河马的门齿很大,直并呈圆柱状,而巨獠犀的门齿扁而强烈弯曲;河马的下犬齿确实强烈弯曲,但其表面具有厚实的釉质、发达的纵向嵴和宽沟,齿冠内外两侧对称,齿冠上半部的磨蚀面较小,齿根的髓腔大而开放,巨獠犀的门齿与这些特征恰好相反。
本次研究包含巨獠犀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示意图(右侧复原图:陈瑜/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论文通讯作者邓涛研究员表示,邱氏巨獠犀的发现使巨獠犀的分布地理范围扩大,从南亚、中亚以及中国甘肃、内蒙古地区延展到中国宁夏地区。目前,邱氏巨獠犀为巨獠犀属中最特化的一个种。根据282个形态学特征对巨獠犀属等真犀类群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系统结果显示,巨獠犀的属内种组成一个单系分支,邱氏巨獠犀、兰州巨獠犀这两个分类单元构成姐妹群。(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