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09:27:13 来源: sp20241225
宽肩膀,黑面庞,一双大手上,被线缆磨出的老茧清晰可见。初见冯振波,正赶上他外出作业归来,脱下被汗水浸湿的屏蔽服,一瓶水喝得咕咚响。眼瞅水瓶见底,冯振波才顾上打招呼:“随着气温升高,城区用电不断攀升,线路线夹发热要及时处理,可不能耽误市民用电。”
今年56岁的冯振波,是国网福建福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三级职员。1986年,冯振波进入福州电业局,成为一名电力工人,被分配在高压线路带电作业班,一干就是38年。“大伙觉得我经验多、发明多,称呼我为‘老班长’,倒也让我挺有成就感。”冯振波笑着说。
山多地少、地形复杂,福建省高压输电线路往往横跨数座高山。“脚下是万丈深渊,身旁是茂密山林,耳边还有高压电接触屏蔽服的噼啪声响,唯一的依靠就是直径2厘米的悬挂导线,要说心里不害怕,那肯定是假的。”入职早期,一次高空作业,天气骤变、黑云压城,打小深谙福州气候的冯振波,立马和工友加快作业速度,10分钟不到就完成作业。刚刚踏足地面,暴雨便倾盆而至。“再晚一步,设备和人就只能保一样。”冯振波说。
高温和严寒天气,是带电作业人的最大挑战。“夏天,用电量大,天气炎热,高空作业几分钟,浑身都会湿透。冬天,山林里有雾凇,手指冻得都拿不稳工具。”冯振波手指上的几处伤痕,记录着当年的冻伤经历。
能不能让线路工高空作业更省力?2006年5月的一次抢修经历,让冯振波萌生了创新的念头。水口水电站升压站刀闸发热,正值水库丰水期,停电作业将造成数百万元的损失,冯振波带领班组紧急驰援。抢修过程中,冯振波发现,传统的绝缘梯没有工作平台,工友只能站在梯子上,空间小、行动缓慢。完成抢修后,冯振波经过反复钻研,一台升降式变电站带电作业平台研制成功,让工友可以坐着作业,极大解放了手脚,后来在全省变电站作业中推广应用。
眼下,走进冯振波劳模创新工作室,大大小小的创新成果陈列其中,一辆出线飞车引人注目。“这是为高空悬挂作业专门设计的,工友可以自主控制行驶方向。”冯振波说,“我是一名党员,就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同事一起创新发明。这一设备前后改进了很多次,是大伙儿共同的智慧结晶。”
2012年,冯振波带领工作室成员从飞车的传动机构、离合装置等方面研究,画了一张又一张设计草图,最终将新型出线飞车研制成功。新型出线飞车在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让空中抢修作业变得更简单、安全。“别看它小巧,每次应用可平均减少停电8小时,多供电120万千瓦时,创造经济效益9.6万元。”冯振波说。如今,工作室累计完成了近百个创新项目。
5000多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1万多个铁塔、200多座变电站……对于福州区域内的线路数据,冯振波了如指掌。由于经常外出作业,聊起福州的风景,冯振波也如数家珍,“但要问我哪里风景最美,就是在铁塔上看万家灯火。”憨厚的笑容,浮现在冯振波脸上。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