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看简牍

发布时间:2025-01-08 07:46:08 来源: sp20250108

  11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孝感市考察了云梦县博物馆,了解当地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情况。

  云梦县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是湖北面积最小的县,却是文物大县。这里曾出土大量的秦汉简牍,其中以睡虎地秦简最为知名,云梦因此也有了“秦简圣地”“简牍之乡”的美誉。

  为讲述好简牍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总台首次聚焦简牍,2023年策划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让冷门“绝学”真正热起来。《简牍探中华》从简牍的刀笔留痕处打开历史画卷,通过“实地寻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的创新表达,“简”述历史,“牍”懂中华。

  让我们跟着总书记的脚步,从片片简牍中,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沉睡千年

  睡虎地秦简惊世重现

  1975年底,考古学家在云梦县睡虎地发掘出12座战国晚期至秦代的墓葬。随着11号秦墓的开启,人们惊奇地看见,千余片竹简层层叠压,有序摆放在墓主人周围,竹简上的字迹清晰可见,这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简。

  155枚竹简,约4万字,这是墓主人“喜”在生前收集、摘抄、记录的“工作材料”,内容包括《编年记》《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为吏之道》等,涉及秦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多个方面。其中的《秦律十八种》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备的古代法律文献,从农业生产到仓库事务,从货币管理到驿传供给饭食,都有明确规定。其法律条文、法理逻辑等方面的新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法制史具有重要意义。

视频:跟着总书记看简牍 来源:央视一套

  睡虎地秦简揭开了秦律的神秘面纱,让秦国历史“活”了起来,曾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简牍探中华》之《云梦睡虎地秦简》,展现了秦朝开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节目记载了“秦王扫六合”时士兵“黑夫”和“惊”的两封家书。这是截至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家书实物,承载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士兵对家人的牵挂思念,让年轻人深切感受到“家书抵万金”的内涵。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在节目中第一次向外界公布了云梦睡虎地秦简主人“喜”的3D复原像。相貌端正、身材匀称、有点高低肩……这位秦朝小吏的形象很快刷屏全网,网友们纷纷表示,想要实地打卡目睹“大秦打工人”的真容。

  寻根溯源

  实证中华文脉传承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简牍探中华》以考古视角聚焦简牍,除云梦睡虎地秦简,还通过里耶秦简、天回医简、悬泉汉简、银雀山汉简、武威汉简等代表性简牍的呈现,挖掘文物的多重价值,展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翻阅简牍就是打开古代的“百科全书”——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民族交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居延汉简:居延汉简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多次发掘出土于汉代居延地区的简牍,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被誉为汉代边塞屯戍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也有许多有趣的记载:军犬,是2000年前汉代边塞战士们防御敌人和守卫粮仓的好帮手,居延汉简不仅记载了戍边吏卒与军犬的互动,还记载了汉代“铲屎官”的工作画面。

  张家山汉简:张家山汉简共计2000余枚,是探析西汉初期社会百态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大量的法律类文献、中国早期数学著作之一《算数书》、首次出土的医学典籍《引书》《脉书》、相传为伍子胥兵法的《盖庐》等许多早已失传的典籍。张家山汉简的《引书》是我国最早的导引学专著典籍,其中记载了2000多年前的“眼保健操”。

  天回医简:作为四川地区首次发现的竹简类文物,天回医简是迄今为止内容最丰富、最能系统反映秦汉时期医学面貌的出土医学文献。除部分文书散简和律令遗文外,这批医简主要包含八种医书,涉及经脉、脏腑、腧穴等医学内容。石脂、细辛、陈茱萸、桔梗、厚朴、防风……天回医简中的药名不仅体现出各种药材的特点,还不失中文美感,蕴含着中国人骨子里独有的浪漫。

  银雀山汉简:银雀山汉简共计4900多枚,以《六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古代兵书为主,是中国先秦时期军事思想的集大成者。《孙子兵法》作者是谁?孙武、孙膑是否为同一人?《孙膑兵法》是否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千年来争论不休,直到银雀山汉简出土,实证孙武和孙膑都存在!

  简牍,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兴盛、中外文明的交流融合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也让人们从另一个独特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透过简牍,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历史故事跨越千年,跃然眼前。节目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央视频、央视网等平台播出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电视端首重播累计触达7.27亿人次,视频播放量超1.1亿次,400多个话题登上热搜热榜,多家海外媒体机构要求译制播出。

  随着释读和研究的深入,简牍中蕴藏的文化密码不断被破译,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更加真切、鲜活。在探寻中华文明延续的过程中,人们更可从中深切感悟文化归属与文化自信。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