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4:52:10 来源: sp20241123
图为俯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潘建勋摄
核心阅读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全景式沉浸式戏剧主题公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用戏剧的方式传播文化,通过营造沉浸式体验、创新文旅表达,带领观众感受厚重的中原文化,吸引更多人了解河南、爱上河南。
立春刚过,全景式沉浸式戏剧主题公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夯土墙前,百亩麦田透出些许绿意。
2021年,“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落地河南省郑州市,近3年来,项目用戏剧的方式传播文化,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深度体验。2023年,“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观剧人次突破1200万。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介绍,河南文旅传播热度攀升,游客人数较往年大幅增加。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代表的文旅业态繁荣,一方面反映了文化自信的增强,另一方面也展现出文旅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巨大潜力。
旅游引流,创新文化业态
演到关键情节,台上的戏剧演员李豪完全沉浸在表演中,鞋帮断裂发出一声“咔嚓”。“得!又该换鞋了。”李豪告诉记者,“演出非常火爆,节假日旺季时,一天演12场,场场爆满。演起来,满场跑,鞋很容易坏。”
这是“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热演的一个缩影。
2021年6月,占地622亩、投资近60亿元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开城,重点部分就是单边长300多米、高15米的“幻城”。“以黄土夯筑为主要建造方式,融入中原传统民居文化元素,按照古代城市的里坊布局,建成了56个不重样的格子空间,嵌套进21个剧场,并且打造了配套的非遗展示、休闲餐饮等设施。”“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负责人、河南建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培说。
“为了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我们对剧目力求‘深者看了不浅,浅者看了不深’。”“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总导演王潮歌说,“拿3个主剧来说,既有富含人情味的《李家村》《火车站》,也有体现中原文化的《幻城》。”
以旅游的逻辑吸引观众,用戏剧的方式传播文化。“和许多景区以景为主、演出为辅不同,我们希望在游客和戏剧之间搭建一座连接的桥梁。以景引人,以戏剧留人。”姚培说,“去年‘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观剧人次突破1200万,这在传统剧场演出中很难想象。我们不仅赢得了市场的良好反馈,也吸引了更多人去了解、热爱中原文化。”
文化赋能,拓展旅游内涵
游客的热爱,离不开“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对文化元素的集中挖掘和高密度展示。
“具有厚重感、高浓度的历史文化元素,正是让游人流连忘返的关键。”姚培说,就连景区里售卖的饮品,玻璃瓶上也包含青铜器、汝瓷、仰韶陶罐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
“在剧目上,‘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用丰富多元的戏剧内容展现了历史文化的融合与互动。在主剧场‘火车站剧场’和‘李家村剧场’,我们用行进式演艺的方式,讲述了艰苦奋斗的历史故事;在‘幻城剧场’里,呈现出浩瀚壮观的中华文明史。”姚培说。
去年4月,“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与河南博物院联合举行了“麦田里的博物馆”文化展览,精选沿黄九省区12家博物馆的59件馆藏文物复制品在麦田之中进行展览,进一步拓宽了博物馆的打开方式。
“文化是‘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最关键、最持久的竞争力。为了保证文化氛围,我们对入驻商家进行改造,融入文化元素。同时,与河南的文化单位保持互动,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履行社会责任。”姚培说。
有网友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微信公众号里评论道:“这座城包含的喜怒哀乐,讲了河南,也讲了每一个河南人。这里将河南的历史呈现在游客面前,让老一辈人回忆过去,让年轻一代感恩过去、珍惜现在、创造未来。”
创新表达,推进文旅融合
姚培告诉记者,去年全年,“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来自省外的观众超过70%,其中90%都是自发前来的散客,“许多人下了飞机就直接过来了,不少人是第一次来河南。游客的信任,既是肯定,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必须努力做好每个细节。”
“如今,‘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已经成为人们认识河南、了解河南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其文化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副处长王立国说。
王立国介绍,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代表,一座包含方特乐园、电影小镇、海昌海洋旅游度假区等八大主题公园在内的“中国中牟·幻乐之城”已渐渐成形,“河南文旅不只有文物和古建,还有创新的文化表达。”
“我无意中来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被深深吸引了,前后打卡了很多次。在我的推荐下,有十几个外地朋友也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还专门去了‘天子驾六遗址坑’剧场里提到的河南博物院,去洛阳看了明堂和天子驾六遗址坑。”网友“朵拉”留言说。
“希望‘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成为游客来河南的新目的地,更希望能通过创新文旅表达方式,传播中原文化,吸引更多人了解河南、爱上河南。”姚培说,“‘只有河南’这个名字本身,体现着厚重、绵长的中原文化,彰显着文化自信,我们有责任把珍贵的历史文化发掘好、传播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7日 12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