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4:53:53 来源: sp20241122
原标题:独家丨《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廷科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次会议要求,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近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廷科就保险业如何以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如何通过发挥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助力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问题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的专访。
问
《金融时报》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明确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国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保险业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作为中管金融企业,中国人保如何发挥“头雁”引领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答
王廷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方向,保险业应当在金融强国建设中找准自身目标定位,推动行业发展从“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一方面,要提升保险保障水平。目前我国虽然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还不到全球平均水平,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关键领域还存在短板。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保险行业应当以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科技保险、绿色保险、农业保险、再保险、巨灾保险为重点,补齐保障短板,提升保障程度,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险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保险业近年来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根本原因在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还没有真正转到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上来。下一步,保险业要坚守主责主业、坚持保险姓保,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和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不以发展速度和市场份额论英雄,真正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位。
作为中管金融企业,中国人保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发展七大保险,围绕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乡村振兴、科技自立自强、增进民生福祉、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区域发展、“一带一路”等八个方面实施“八项战略服务”,把握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人保“新坐标”,更好地发挥“头雁”的引领作用。
问
《金融时报》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并指出“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您如何理解?保险业如何加快实现这一发展目标?
答
王廷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保险业的功能定位,就是更好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保险业应当立足于自身风险管理与保障的行业特点,积极参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也是中国人保下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科技金融方面,中国人保聚焦难点堵点,对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持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效,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保险服务;加强政府、银行合作和保险科技投资,为科创企业提供“保险+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
在绿色金融方面,聚焦“双碳”目标,落实好绿色发展理念,按照《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监管要求,将绿色发展要求纳入经营管理流程,同步推动绿色保险与绿色投资,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在普惠金融方面,聚焦薄弱环节,发挥好保险扶危济困、雪中送炭的独有优势,着力提升保险服务普惠性。加强新市民保险服务,围绕新市民创业就业、居住、健康、养老等场景开发专属产品;持续优化“三农”保险产品,改进“三农”保险服务方式,支持牢牢端住粮食饭碗,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保险的融资增信优势,纾解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养老金融方面,聚焦现实需求,从产品、服务两方面扎实推进。在产品端,积极发展丰富多样的商业养老保险,更好地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在服务端,落实《集团加快推进大健康大养老生态建设工作方案》,尽快补上在健康、养老产业服务和生态建设方面的短板。
在数字金融方面,聚焦效能和安全,加快推进集团数字化转型,提高保险服务的便利性,迭代升级数字化建设与发展规划,做好数据治理和共享应用等工作,从科技支撑业务、赋能业务,走向更高层次的业务模式数字化创新与变革,培育未来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问
《金融时报》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保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成效如何?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
王廷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保坚决落实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坚持底线思维,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稳定。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中国人保坚决把自身发展融入服务实体经济的大局之中,围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创新保险产品与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深度广度,在科技保险、农业保险、绿色保险等方面,发挥了行业“头雁”作用。护航大国重器,中国人保独家承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我国首款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首席承保国产大飞机C919等重大工程项目,牵头组建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推出“保险+期货”、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收入保险、种业保险、高品质农田IDI保险等系列创新险种,积极发展“乡村保”等综合险种。截至2022年底,累计承保三大主粮作物4.2亿亩、蔬菜3408万亩、水果和果树2523万亩、生猪2.47亿头,共计为6965万户次农户提供农业风险保障2万亿元。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制定“双碳”保险产品全景图,开发碳配额保险等新产品,2022年“双碳”保费同比增长近80%,环境污染责任险累计提供578.8亿元风险保障。2023年前三季度,人保集团承担保险责任金额2828万亿元,同比增长93%;支付保险赔款金额2618亿元,同比增长18.1%,均显著快于保费增速。
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中国人保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扎实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不断提升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全面性、系统性。持续完善体制机制,中国人保制定并持续升级《全面风险管理行动方案》,完善保险、投资等领域风控制度,强化基层风险合规和内控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程度,加强集团对各级机构的穿透式管理;压实风控责任,推动三道防线各负其责,着力强化第一道防线责任,大力树立风险合规文化,加强风控合规队伍建设,提升风控合规的水平和能力;妥善应对重点风险,加强保险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管控,持续加强车险、农险等重点领域合规管理,完善消费者保护机制,同时做好重点案件的处置工作,防止群体事件和舆情风险,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损失,维护国有资本权益;提升风控主动性,更加重视风险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建立集团智能风控平台,加强实时监控和纵向穿透,提升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做到风险可知可控。
问
《金融时报》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系统全面的战略部署。对于正在经历深度转型的保险业,您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对保险业的长期增长空间有何助益?从中国人保的实践来看,如何顺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着力解决行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答
王廷科: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保险业带来广阔空间与机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保险业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国家高度重视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未来保险业将迎来更多更广的政策机遇,有力地推动和促进行业发展。我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农业强国、区域发展和“一带一路”等经济新领域新动能,蕴含和催生广阔的保险需求;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建设中,保险业将承担更大责任与使命。这些都是保险业未来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所在。
顺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人保将围绕“六个更加突出”,务实推进“卓越战略”实施,有力有效克服行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把握住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一是更加突出政治引领,把加强政治建设和政治引领作为贯穿人保集团各项工作的主线,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持续提升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三力”,切实把政治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效能。二是更加突出服务国家战略,做实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乡村振兴、科技自立自强、增进民生福祉、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区域发展、“一带一路”等八项战略服务,更好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三是更加突出发展质量,坚持正确的业绩观,树立长期主义的经营理念,完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着力优化集团业务结构,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四是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加快构建“保险+服务+科技”的保险新商业模式,持续推动产品创新,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深化体制改革创新,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五是更加突出全面风险管理,主动前瞻地管理和应对风险,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压实风险防控责任,防范化解重点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六是更加突出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
问
《金融时报》记者:普惠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金融强国的内在要求。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中国人保在提升普惠保险服务质量方面有何经验可以分享?怎样更好地发挥保险对特定群体和小微企业的保障作用,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答
王廷科:保险作为一种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经济补偿制度,具有互助共济、扶危济困的特点,与普惠金融的内在属性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普惠金融实践中可发挥独到作用。
一是发挥保险的精准保障优势,普惠困难群众。在防止致贫返贫方面,保险机制按照谁受灾谁获赔、按损失程度进行赔付的原则,可以更好帮助政府精准识别遭遇致贫返贫风险事件的群众,给予差异化精准赔付,助力筑牢扶贫保障网。目前中国人保共签发防返贫保单超4万件,支付赔款49.5亿元。
二是发挥保险的杠杆放大优势,惠农富农强农。保险通过费率杠杆,可以显著提高财政投入惠及范围,农民一旦遭遇灾害风险,能够得到数十倍乃至上百倍于财政保费补贴的赔付,能够更好支持各级政府建立面向农民的惠农保障网络。近五年,中国人保累计支付农险赔款1348.6亿元,惠及1.1亿户次农户。
三是发挥保险的风险分担优势,普惠群众健康养老。保险独特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救助机制,能够将少数群体的风险分摊到广泛人群,降低个体经济成本,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契合需要的普惠型健康养老保障服务。比如,中国人保承办的大病保险,2022年覆盖了28个省(区、市)240个地市,服务人群5.52亿人,支付赔款361.5亿元,助力城乡居民看病报销的比例总体上达到70%左右。
四是发挥保险的融资增信优势,普惠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中小微企业往往信用水平偏低、缺乏可抵押资产,很容易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体系之外,造成普惠金融服务供需不匹配。保险可通过信用增级服务,合理分担银行信贷风险,有效带动信贷资源向中小微企业投放。2022年,中国人保通过小微助贷险及政银保等业务模式,帮助5.29万家/次中小微实体企业、个体工商户获得贷款或融资183.75亿元。
五是发挥保险的保障托底优势,普惠灾害民生保障。中国人保近年来推出的“一元民生保险”、农房保险、综合治安保险等价格低廉的民生保险产品,用很少资金就能建立广泛保障网,有效解决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民生保障问题。比如,在今年的台风“杜苏芮”汛期中,洪涝灾害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及农作物受损,中国人保第一时间启动大灾理赔应急预案,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开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流程,提升理赔效率,做到“应赔尽赔、早赔快赔、合理预赔”,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记者:戴梦希)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