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09:18:24 来源: sp20250107
从中药面包到中药冰淇淋 从中药咖啡再到中药甜品
这些中药食品是真养生还是提价噱头?
在浙江杭州工作的李然(化名)最近爱上了一款中药面包——拱墅区有一家烘焙店,主打“药食无界”,推出了在面包配料中加入麦冬、紫苏叶等应季中药材的中药面包。
“中药面包,听起来就十分养生。”25岁的李然说,因为自己经常会熬夜加班、看剧等,生活作息不规律,所以想通过吃中药面包的方式调理身体。“感觉起了点作用,也可能是心理作用。”她笑言。
一段时间以来,中药餐饮持续升温,从中药面包到中药冰淇淋,从中药咖啡到中药甜品,各种中药食品层出不穷,像李然这样通过中药食品进行食补养生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据《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18岁至35岁的年轻群体已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占比高达83.7%,“药食同源+滋补类食品”成为新生代消费首选。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中药食品的粉丝后,也有不少网友提出疑惑:中药融入餐饮,是否真的跟宣传的那样好,吃了更养生、更健康?
中药+成流量密码
中药饮品火速出圈
“别催!养生面包,马上出炉!”
近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商场,记者看到一家面包店打出这样的显著标语,时常有在周围上班的白领和路人驻足观看。店内的生意相当不错。
据店员介绍,店里主打养生吐司,紫苏配牛肉、罗勒配鸡肉、乌黑桑葚等中药和传统食材的搭配有多种可供选择,面包包装袋上有“参”字样的参吐司里面也真的含有人参。
“我比较喜欢尝试新事物,中药面包是中药和面包的跨界融合体,听上去比较吸引人。”正在逛街的北京市民李女士说,在看到店家打出的广告后,她立马下单了两款热销商品,“吃起来有点怪怪的,总的来说还能接受”。
“陈皮肉桂苹果酥、罗汉果蓝莓欧包、枸杞原浆牛角包、蜂蜜黄芪胡萝卜吐司……”在某中药店,记者看到了更加丰富的中药和食材组合,普遍售价为二三十元一个。此外,这里还有不少中药甜点,如西洋参枸杞布朗尼、火麻仁奇亚籽黄油大饼干等,价格也不便宜,一小块蛋糕普遍售价在40元以上。
据报道,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一家开在中医院的饮品店,消费者进店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中药味扑面而来,楼上是中药店,楼下卖中药饮品。在这里,喝之前要先把脉,然后根据脉象告诉你能喝什么饮品。店内有本草咖啡、神农咖啡、养生茶,搭配的糕点也以养生为主,如茯苓糕、姜糖饼。
记者梳理发现,随着中药冰淇淋、中药咖啡、中药茶饮、中药面包、中药甜品、中医药膳餐厅等中药餐饮业态持续涌现,中药+餐饮成为新的流量密码。以中药茶饮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30个主打中药或草本养生的茶饮品牌,号称“新中式草本茶饮”;在装修上,中药茶饮普遍走“中药铺”风,门店中常使用药材、药罐、药柜、穴位图等中医相关元素。
在社交平台上,各种关于中药奶茶、中药咖啡、新中式养生茶饮店的种草帖和分享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决明子、茯苓、桑葚等成了奶茶、果茶、咖啡的最新“伴侣”,中药茶饮精美的摆盘和店内中国风浓郁的氛围感更是成了时尚博主们的新素材。
为何今年中药食品会火出圈?有业内人士说,国潮的崛起、年轻人对于中医学的认可以及对养生需求的增加,是中药饮品能在今年火出圈的前提。此外,中药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神秘感,也给了消费者一种全新的体验,符合当代年轻人的社交传播需求。
中药不能随意添加
养生不能随便乱说
在中药餐饮持续走俏时,也有质疑之声传来:中药能够随便添加到食品当中吗?
长期关注医疗与健康领域的北京瀛和(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黄迪说,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其中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类。中药材本身属于药品的范畴,但在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中,有些中药材也被视为食材,即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以下简称食药物质)。
“根据食品安全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食药物质。食药物质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如今年8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4种新增的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公告。并且根据《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食药物质是指传统作为食品,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物质。因此,如果在普通食品中添加了食药物质以外的中药材,或者其他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等药品,可认定为在食品中非法添加药品成分,应当依法进行处罚。”黄迪说。
中药食品是否真的有养生功效,还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
一名北京三甲医院的中医科医生表示,中药的专业性很强,每种食物的偏性不同,每个人体质各异,适合的配方也不同。商家想要在专业性和适配度方面做好很难,健康与味道好之间也不容易平衡。目前很多新兴的中药食品更多以宣传养生观念、心理安慰和文化认同为主。中药餐饮不等同于药品,消费者对此要保持理性。
一家中药冰淇淋店的店员告诉记者,虽然冰淇淋中有加一些草本的东西进去,但要达到像中药一样的作用,是不可能的。而有消费者向记者表示,其是冲着中药食品真的可以达到养生目的而去的。
“将中医文化与当代健康管理相融合,将天然草本与咖啡、膳食相融合,共同创造美好的健康生活方式……”看到网上某中药咖啡店铺这样的宣传后,记者准备购买一杯试试看,结果询问客服被告知,他们的“草本咖啡饮品”里并不含中药,如果想买中药食品,可以买店内售卖的中药月饼。
不确定是否能够养生却以“养生”作为卖点,不含中药却以“中药+食物”的名称售卖,商家的这些做法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北京市律通律师事务所主任郑中臣说,对于想要宣传保健等功能的养生食品,需要相关机构的证明。我国对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有严格规定,必须经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批准,并获得保健食品的认证。这通常涉及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安全性评估和效果验证。
在郑中臣看来,如果店铺售卖的商品标明是草本、养生食品,但其中却不含中药,可能被认定为虚假广告,涉嫌虚假宣传,或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因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食品的标签和宣传材料需要真实准确,不得误导消费者。
对于中药餐饮是否真的有养生功效,又是否物有所值,不同消费者也有不同的体会。
天津市的佳乐(化名)对中药食品的功效期待值较高,她专门买过几次中药面包。“吃过后感觉没啥效果,几十元的价格并不便宜,以后再也不会买了。只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身体状态才能得到改善,吃中药面包就能养生,好像不现实。”
“总之,消费者在选择中药食品时,应该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和成分表,了解产品是否经过相关机构认证,并对其宣称的保健功效保持理性态度。同时,对于任何食品或补品,都应该遵循适量原则,并在必要时咨询医疗专业人士的意见。”郑中臣说。
明确含量确保质量
加强监督畅通投诉
中药餐饮市场目前发展势头正盛,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中存在一些商家以此为噱头,借机炒高价格,部分产品除了质量存在问题之外,还出现宣扬所售食品具有治病功效等乱象。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此,黄迪建议,相关监管部门需恪守职责,保持警觉,防止某些商家对中药食品的功效进行不实夸大,误导消费者。对于那些贪图利益、损害消费者权益、提供不合格产品的商家,必须依法予以严格查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中药餐饮行业的合规培训。
“对经营者而言,关注并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官方机构发布的‘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清单。加强进货检验流程,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所采购的中药材原料从源头上符合质量标准。并依照中药材的特定储存标准进行妥善管理,留意其保质期及存储条件,定期对库存进行审查,并迅速清除任何过期或变质的原料。严禁发布任何虚假或误导性信息,通过欺骗性宣传误导消费者。”黄迪说。
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推动中医药文化加快从内容供给向产品供给转化”。
受访专家认为,中药餐饮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养生方式,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养生思路,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扩大了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实现了与时俱进的转型升级。
为推动中药餐饮市场健康发展,郑中臣建议,相关部门应要求商家明确标注产品中的中药成分,要求所有中药餐饮产品都有清晰详细的标签,包括成分、含量、可能的副作用和食用指南,提供易于理解的说明书,让消费者在食用前能够了解产品特性和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同时建立价格监管机制,对市场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售价与其提供的价值相匹配。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中药知识的理解,让消费者能够辨识哪些是真正的中药养生食品,哪些只是借助中药概念炒作的商品,让公众理解中药的功效和局限性,避免盲目追求和误解。
有关部门还应支持对中药在餐饮应用中的研究,鼓励企业开发真正具有中药养生功效的食品,以科学的方法验证其功效和安全性。设立专门的消费者投诉平台,对市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
“中药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消费者在追求健康生活的同时,得到真正的健康益处。”郑中臣说。(法治日报 记者 张守坤 章兴成)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