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剜去腐肉”之后,中国足球如何“清创”?

发布时间:2024-12-23 01:42:31 来源: sp20241223

  1月9日,电视专题片《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的第四集《一体推进“三不腐”》在央视播出。原足协主席陈戌源和原国足主帅李铁等人现身“忏悔”。

  陈戌源是2019年8月22日在河北香河国家足球训练基地当选为第六任中国足协主席的。他透露,自己当选的前一晚,就有两名地方足协负责人相继敲开他房门,各送上了30万元“拜码头”,请托他多多关照。陈戌源人还没有上任,就感受到了这个圈子潜藏的巨大利益,随即心甘情愿沦陷其中。李铁则承认,为谋求国足主帅职位,自己曾游说卓尔俱乐部拿200万元向陈戌源行贿,还向时任足协秘书长刘奕行贿100万元。此后,李铁与卓尔俱乐部以6000万元签下所谓合同,实际是来掩盖权钱交易的本质。除此之外,李铁从执教华夏幸福开始教练生涯,执教武汉卓尔,其间的“八连胜”冲超和大量赢球场次,都是俱乐部重金买来的。

  专题片披露的最为讽刺的一个细节是,李铁当年为了保证自己的河北华夏幸福赢球,给了对手球队的黎斐600万元,让他打点队友。结果黎斐认为自己的球队本来就踢不过河北队,不需要打点,遂自己独吞了600万元。结果,河北果然照样赢球……

  陈戌源和李铁等人更详尽的犯罪事实,尚有待庭审的进一步披露,他们作为贪腐的直接责任人,法律一定会给予他们应有的严惩。但是,除了这些直接犯罪之外,从专题片中也不难发现,中国足球的管理架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贪腐的“温床”。

  “管办分离”虽然已被提出多年,但在足球和篮球等领域的进展缓慢。足协既是行业管理机构,同时又和职业联赛的具体运营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这既导致足球管理者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必要的行业监督,也会在出现利益冲突时,管理者身兼“运动员”和“裁判员”两职,公平公正,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陈戌源还没上任,就成了行业中各路资本围猎的对象,原本可以把足球改革视为第一要务,却在“舒适圈”中一边给自己捞好处,一边寄希望于“豪赌”世界杯出线;李铁能从联赛一路买球直到“买”上国足主帅的席位,他的球队明明可以凭实力赢球,却偏要贿赂对手,打假球已经成了“条件反射”;中国足协原党委书记杜兆才,在接到线索反映比赛存在假球赌球嫌疑时,不但没有组织调查,反而偷换概念,极尽敷衍之能事。

  这些乱象,既是当事人缺乏对职业道德和法律底线敬畏的直接结果,也是“管办不分”的行业管理机制间接导致的恶果。2010年和2023年,中国足球两次“反腐风暴”查出的,都是中国足协上上下下各链条人士悉数卷入的“窝案”,折射出的既是人的问题,亦是行业管理机制的问题。中国足坛的一部分管理者和从业者所表现出的麻木不仁、急功近利和路径依赖,都与此有关。

  同样的系统性风险,其实也多少存在于中国篮球等其他职业化项目之中。这集专题片,既是给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敲响了警钟,也是为他们设定了“闹钟”——他们需要正视自身的责任、尽快推进“管办分离”,才能够真正有望正风肃纪、正本清源,通过更完善的规则,建立行业管理者与资本之间的“防火墙”。

  中国足球反腐,无疑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剜去腐肉”之后如何“清创”、建立更健康的生态,最大限度规避新的腐败滋生,中国足球还迫切需要在机制层面作出改革,是一项需要多方协力的系统工程。

  羊城晚报记者 赵亮晨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