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08:21:13 来源: sp20250101
人民网澳门11月22日电 (记者富子梅)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关注社区经济偏弱偏冷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旅游局、贸易投资促进局等部门多方位、多维度、多措施,结合各区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推出数字化支援措施,提升移动支付便利度,鼓励企业创新求变,大力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关注“吃”——推广“特色店”,主打“网络牌”
网红拍摄探店视频(澳门旅游局供图)
作为“美食之都”,澳门许多特色美食“深居陋巷”,需要挖掘并曝光,让更多人认识并走进特色美食店铺,是带动社区经济最直接快捷的方式。2020年,澳门特区经济及科技发展局与地区商会合作推出“特色店计划”,经过3年深耕,已推行“十月初五街区”“离岛区”“东南亚美食”及 “北区社区美食”共四个阶段,获认可为特色店的商户共有224间,包括餐饮及零售企业,商户遍布澳门多区及离岛。
为了提升“特色店”的知名度和曝光率,澳门经科局与地区商会持续在线上线下做足“特色文章”。在线上,开展“热门宣传计划@澳门特色店”和“抖音”网红达人宣传计划,协助商户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营销,已为90家特色店拍摄探店视频。标签“逛吃澳门特色店”话题的三批影片累计播放量逾1亿次,助力旅客规划包含特色店在内的旅游行程。与内地芒果TV合作,拍摄微综艺节目《澳门奇妙游.街头篇》,12集节目逾1.6亿播放量,全网相关内容曝光逾3.1亿。特色店进驻内地知名生活消费平台后,曝光率、访问量、分享量等方面获得跨越式增长。近8成商户表示,客人通过宣传到店消费,有效地将流量变成销量。
在线下,澳门经科局与地区商会先后举办“关前荟”“悠路环”及“悠氹仔” 等多项促进社区消费系列活动,利用高科技、互动式、体验感的创新方式,展现社区独特风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八成受访者因相关主题活动延长了逗留街区的时间,增加了在区内的消费。
关注“游”——推出专项资助,引进“专业客群”
会展客群走进澳门“特色店”(澳门经科局供图)
近年,访澳旅客群体渐趋年轻化,以线上网红“种草”带动线下消费已成为受欢迎的新媒体宣传方式。走在澳门街头,常常见到游客拿着手机,“按图索骥”寻找旅游景点。
澳门旅游局10月推出的“感受澳门”全新旅游形象宣传片、制作的“北Fun昼夜”等多条不同类型宣传片,以最新潮的方式,推广“老社区”风情。据统计,仅今年在旅游局官方社交平台推出的社区旅游系列视频已有78条,播放量逾993万次,相关专题及帖文44条,阅读量34.6万次。
同时,澳门旅游局自2022年起,推出“社区旅游经济拓展”“美食文化推广”及“滨海旅游”专项资助计划,鼓励社团善用各区特色旅游资源举办多元活动,引客入区消费,促进社区旅游。截至今年10月底,2023年度3个专项资助计划已完成25项活动,吸引约59万人次参与,直接参与商户超过810间次。
除了年轻游客,澳门还关注“专业客群“,比如会展客商。根据澳门统计局2023年第二季资料显示,访澳会展客商人均消费较一般旅客高近一倍。为带动境内外会展客商走入不同社区观光消费,澳门贸促局持续与相关部门及各区工商联制定多条不同主题的社区导览及会展体验路线,让访澳会展客商体验澳门城市魅力,深化“会展+旅游”跨界联动。来澳参加“第14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的黎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已多次来澳门,但今年第一次有机会在主办方安排下走进澳门深街小巷,感受了完全不一样的澳门风情,留下立体丰富的美好印象。
有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10月,澳门贸促局带动超过38000人次会展客商到访不同社区,拉动社区经济发展。
关注便利——促数字化转型,推后台支援计划
游客使用移动支付等便捷方式购物(澳门贸促局供图)
如今到澳门旅游,几乎可以不带钱包不用现金,特别是餐饮购物,只需“扫一扫”。
“‘扫一扫’背后也是一项跨部门的协作。”澳门金融管理局表示,该局2021年协调金融机构,推出本地移动支付聚合服务 “聚易用”,至今已覆盖逾九成商户门店,为商户收款及居民消费带来便利。今年推出的“聚易用+”乘车码,将聚合支付体验延伸至公共巴士支付场景,便利游客、居民出行。截至今年9月底,受理移动支付的机具和二维码立牌数量已近10万个。
同时,为便利旅客来澳消费,澳门各金融机构为商户提供的收款服务,已可支持商户受理内地、香港、韩国等多地的移动支付工具,以及国际卡组织的支付服务。
此外,澳门在推出“餐饮业后台电子化资助计划”的基础上,今年又推出“2023中小企业后台数字化支援服务”计划,向中小企业提供培训课程、营运模式诊断以及为合资格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澳门企业善用科技工具与创新技术,提升营运效率和竞争力。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195间企业共237人完成培训,极大促进了从事零售、批发、生活服务及餐饮业的中小企业在营销、库存管理、日常营运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
(责编:贾文婷、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