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考验农业生产

发布时间:2025-01-10 21:07:00 来源: sp20250110

原标题:持续高温考验农业生产

  这个夏天,全球各地饱受高温等极端天气“烤”验。立秋之后,暑热未消,在很多地区尤其是南方省份,天气依然炎热。高温天气对经济运行产生哪些影响?如何应对高温“烤”验?本报今日起推出“如何应对高温‘烤’验”系列报道,从农业生产、能源保障、工业运行等角度分析极端天气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次发生区域性高温过程。7月,全国平均气温23.2℃,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监测显示,7月,多地连续高温日数超20天,共有59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或持平历史极值。其中,湖南慈利(41.6℃)、湖北通山(41.5℃)、浙江丽水(41.5℃)等地出现41℃以上高温天气,7月22日至23日35℃及以上的高温覆盖面积均超过200万平方公里。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延昊表示,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频次和范围都较常年偏高。特别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影响,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高。截至目前,浙江西南部、江西中部等地,35℃以上的高温日数有30多天,浙江中部40℃以上的高温日数有5天至13天。

  有关数据显示,全国区域高温天气过程首次发生时间以每10年2.5天的速率在提前。同时,全国区域高温过程累计日数呈显著增多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8天,高温的平均影响范围也不断扩大。

  “超长待机”的高温天气,不仅让人们叫苦连连,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烤”验。延昊告诉记者,眼下,大部地区秋收作物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滚滚热浪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会造成一季稻拔节生长缓慢,幼穗分化受阻,花粉败育、结实率下降;这一地区的棉花正处于开花结铃期,高温会让棉花生长缓慢;柑橘正处于果实膨大期,持续高温易致柑橘出现白斑,影响果实品质;持续高温还会影响南方油茶果实含油率等。

  对此,延昊建议,水稻田要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及时采取以水调温,高温时段灌深水并保持水层,喷施植物调节剂等措施预防或减轻高温危害。旱地作物和蔬菜要采取遮阳、灌溉和覆盖等措施,减轻高温的不利影响。果茶园要适时适量喷灌,降低地表温度,对果实采取套袋、遮盖等措施,以防高温日灼危害。

  极端高温也会对畜牧业以及水产养殖带来挑战。一般来说,高温天气下,牲畜进食量会减少,从而影响生长发育。由于免疫力下降,也易感染各类传染性、繁殖障碍性疾病,有些牲畜还会出现发烧甚至中暑等现象。具体到水产养殖,水温高,鱼吃料多,排泄也多,当其排泄的有机质超过水体自身的氧化分解功能时,就会积累在塘底,加上高温鱼塘易缺氧,底层的有机质因缺氧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使水质变差,鱼病增多。

  延昊提醒,畜牧业要采取畜舍内防暑降温、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减少牲畜的高温应激。水产养殖可以通过调节池塘水位水质,采取增氧和降温措施,改善养殖水环境,防范高温危害。

  事实上,极端高温带来的不仅是天气炎热,因气温、降水偏离常态而引起的干旱常常如影随形,已经成为影响农业气候年景的关键因素。专家表示,极端高温天气持续期间,通常降雨也会偏少,此时土壤蒸发加快,墒情降低,容易引发农田干旱。

  据有关统计,极端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范围最广,发生频率最高,在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中,旱灾造成的损失高达62%。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测,近日,随着降雨增多,南方高温范围较之前逐渐缩小、强度减弱。但预计8月下旬,四川盆地、江汉、江南西北部等地还有持续性高温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表示,8月后半月,四川东部、重庆大部及长江中下游等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部分地区可能遭遇阶段性干旱。当前正是秋粮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建议相关地区抓住有利天气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加强塘坝水库的蓄水保水工作,并合理开展水源管理和调控。

  记者了解到,面对高温“烤”验,气象局基于高分辨率的气象智能网格研发了短期、中期和延伸期的时效达30天的高温灾害预报。各省份气象局也会针对地方特色经济作物发布高温预警,提醒各级政府和农户在灾前、灾中开展农业高温热害的防灾减灾工作,减轻高温的不利影响。延昊表示,近两年,夏季高温天气频发,极端高温屡破观测记录,由于灾害预警及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到位,高温热害对农业影响总体偏轻,对作物产量影响不太大。

(责编:杨曦、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