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写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

发布时间:2024-12-21 19:13:01 来源: sp20241221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坚强支撑。

  日前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经过3年至5年的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教师地位巩固提高,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从1985年设立教师节,40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国专任教师从1985年的约931.9万增至2023年的1891.8万,数量实现了翻番。教师的学历层次也稳步提升,2023年,小学任教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达78%,比2012年增加45个百分点;初中任教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93%,比2012年增加22个百分点。“近年来,教师地位待遇显著提高,并建立了以人民教育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为代表的教师奖励表彰体系,以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为代表的教师选树宣传体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表示,2012年以来,中央投入专项资金数百亿元,支持边远艰苦地区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助力广大乡村教师安居乐教。

  40年来,广大教师为国家的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小学教师教育引导1.9亿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奠定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基础;中高职教师每年培养约千万技术技能人才,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国家杰青来自高校;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高校教师牵头的占到三大奖励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高校教师成为我国高水平科技创新的主体参与力量。

  近年来,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薄弱校师资建设。“优师计划”等政策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国培计划”培训校长教师2187万人次;“特岗计划”为中西部地区22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乡村学校补充115万名教师。通过实施“三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组团式”援疆、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等,累计派出24.3万名教师到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学校支教讲学。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覆盖中西部22个省份725县,受益教师约130万人,人均月补助金额约400元。今年,“特岗计划”教师工资性补助实现提标,每人每年增加3600元。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表示,未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围绕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定向培养,特别是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养。深化“国培计划”改革,提升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精准培训。推进“特岗计划”改革,持续实施教师支教帮扶计划,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推进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加强面向乡村教师的保障性住房供给,深入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支援帮扶计划、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优化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资源配置。

  提升存量教师质量的同时,国家还下大力气吸引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从2007年起,国家依托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到2018年,免费计划改为公费教育,履约服务期限由原来的10年调整为6年。17年来,通过公费师范生政策共招收16.7万名优秀学生。在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的引领下,全国有28个省份实施了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2024年,教育部出台“本硕衔接”政策,将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层次由本科提升至研究生。

  从2023年起,教育部又拓展了优秀教师培养新渠道,实施“国优计划”,重点支持一批“双一流”高校、高水平大学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表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首批30所试点高校共吸引6300名学生报考,录取1636人,均为硕士或博士,以理工科为主。2024年,教育部进一步扩大了实施“国优计划”的范围,新增13所院校。

  期待未来更多具有深厚教育情怀、知识功底扎实、教书育人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充足的优秀人才。 (经济日报记者 李丹)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