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1:29:22 来源: sp20250104
中新网 兰州3月19日电(王牧雨 李亚龙)3月上旬,记者来到天水市非遗项目“天水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梁宝宝的工作厂房,他从艺56载痴迷木雕大半生,厂房内简易的生活用具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崭新锃亮的便是各种木雕用的刻刀和工具,以及被梁宝宝视若珍品的木雕作品。
图为梁宝宝进行木雕创作活动。李亚龙 摄年过七旬的梁宝宝是土生土长的天水人。他的二叔是个木匠,受其影响,梁宝宝从小就对木工活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到10岁的他常常帮二叔拉尺子、扫木屑,有时偷偷地用边角料做一些小物件。
上中学时,美术老师发现了他的天赋,安排梁宝宝到学校业余美术组学习绘画和雕塑。高中毕业后梁宝宝被招进天水风动厂工作,随后又被调入天水汽修厂从事模具木工。提前退休后在中学美术老师的点拨下,梁宝宝开始了最挚爱的木雕生涯。
为了了解和掌握天水木雕技法,梁宝宝花了很长时间对天水古建上的木雕图案悉心揣摩。一开始本想着把活干漂亮,好吸引顾客,没想到对原料的木性了解不够透彻,花大力气做出的家具不久就发生变形、开裂的问题,这让梁宝宝大伤脑筋。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思考,梁宝宝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木头和人一样也是有习性的,无论等多长时间,一定要让它的‘劲儿’走完,才能避免热胀冷缩带来的裂变,物件才能持久耐用。”梁宝宝说。
图为梁宝宝用刻刀雕刻作品。李亚龙 摄“走劲”是他们这一行的行话,就是让木料有个定型的过程。梁宝宝说,他现在用的梨木和核桃木,从给木料“走劲”到实物完工,周期大约需要1年半时间。有了对木料习性的深刻认识,梁宝宝做的活再也没有变形过。
梁宝宝的作坊堆满了各式木料,他从早到晚在那里干活,别人看着十分枯燥,可梁宝宝却乐此不疲。凿子、锉子、刻刀……不停地在他手中变换,他一会儿刻、一会儿锉,仿佛在给那些木头施“魔法”。
看着梁宝宝手下已经成形的牡丹花或含苞欲放或娇艳盛开,一眼看去,就像“活”过来一样,举手可摘。
梁宝宝说,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干成事的无穷动力。“我早就把木雕当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点点的创新和改良,都能让我兴奋不已。”他说。
万变不离其宗,梁宝宝清醒地认识到,木雕工艺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文化载体。“不能一味追求新奇与创新,丢掉最为本真的东西。脱离地域文化去胡思乱想,就会成四不像,失去木雕本来的特色。”梁宝宝说。
天水木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代,进入明代后渐趋成熟,清代则达到鼎盛。梁宝宝说,天水木雕有自己的特色,文物古建或古旧民居中雕梁画栋的雕工,伏羲庙、文庙以及城隍庙的牌坊……都可以看到天水雕刻技法的影子。
梁宝宝说,在伏羲诞生地的天水,雕刻伏羲八卦等最能代表天水地域符号题材的作品,是从事木雕工艺的大师们心向往之的事。让传统的木雕工艺制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是他这些年执着坚守的根本。
近年来,梁宝宝先后参与修复和雕琢了天水市城隍庙牌坊《八仙庆寿图》、伏羲庙正殿背窗《双龙太极图》、文庙大成殿《孔子雕像》以及李广墓文匾等设计制作。
图为梁宝宝展示毕生心血木雕作品《天地开宝照 日月风水明》。李亚龙 摄木雕作品《天地开宝照 日月风水明》是梁宝宝和徒弟的倾心之作。该作品可由一块木板分解成两块,两块再分解成四块,四块再分八块……整个作品用剔雕工艺通过多层次分解,总体分解为175块,配有六十四卦卦符、河图、洛书、五行、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等内容,每个部分都附二维码进行讲解,立体直观地展示了伏羲卦象的哲学理念。
近年来纯手工木雕和家具备受青睐,梁宝宝的木雕古典家具成了抢手货,订单不断。可梁宝宝说,做一对古典式圈椅少说也要大半年时间,慢工出细活。即使一年到头出不了几件东西,也挣不了多少钱,也得对得起老祖宗留下来的雕刻技艺,未来还是会“围绕着木雕转”。(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