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5:22:39 来源: sp20241230
■ 社论
一个更长的“双11”,不但是消费者和商家的共同需求,也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需求。
“双11”购物节的高潮之夜还未来临,但第一波破纪录的相关数据已经出炉。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月4日,全网累计揽收量20.27亿件,同比增长16.1%,环比增长31.0%,创历史新高。未来几天,随着“双11”进入高潮,这一数字必定还会大幅攀升。消费者信心复苏,今年“双11”成绩令人期待。
“双11”从产生至今已经进入第15个年头,其间变化之大堪称翻天覆地。其也正在从传统的购物节向“购物季”扩展,原本只是一天的大促狂欢,已演变成横跨2个月份的购物季,更充分地释放出居民消费潜力,同时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韧性与活力,传递着经济恢复向好的信号。今天“双11”总交易额已经破万亿,而中国的GDP也从2009年的34.85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1.02万亿元。
从这一点讲,“双11”的勃兴,不但是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的增长,本质上更反映出中国经济的持续扩张。
这也是“双11”从购物节演变为“购物季”的根本原因。以中国经济的庞大体量和数字经济的渗透速度,最初单单一天的集中促销早已严重过载。反映在表象上,是消费者体验的下降,是快递爆仓,是网络宕机,是供应链断链。
而在背后,则是市场供需双方的买卖热情,在共同呼唤一个更绵长从容的“双11”购物季。2020年,国内主流电商平台不约而同将售卖前置开场,被称为“史上最长双十一”。2021年,多家电商宣布将预售时间提前到了晚8点,从此熬夜付尾款也成为历史。
“双11”诞生最初实际与国民经济并无太大关联,其目的是通过集中打折促销吸引线下消费者参与线上消费,更像一场电商启蒙活动。而集中在一天创造一个奇迹成交数字更利于形成标杆效应,扩大数字经济影响,“双11”也因此“成节”,“双11”的单日成交数字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关注焦点。
时至今日,“双11”早已突破“面子”深入“里子”,成为促内需、释放消费的重要战场,一个更长的“双11”,不但是消费者和商家的共同需求,也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应的,“双11”的单日成交数字也不再那么受关注。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万亿元,同比增长6.8%。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4.8%。而其中网络零售又是拉动消费增长的生力军,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6.4%,在扩内需、稳外贸、深化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数据来推算,今年1月至9月,网购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在25%左右。
内需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毋庸讳言,但对体量如此之大的中国,如何促内需却是一个复杂问题。“双11”对国民经济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激发全体居民消费热情的更简单抓手。在传统经济时代,很难想象在短时间内发动数亿消费者参与一场集体消费活动,但数字经济时代则可以轻易做到,对经济形成实际性拉动。
近期,为了继续稳定恢复消费市场,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市场主体、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的促消费相关政策,“双11”购物季也是其落地显效的重要阵地。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集体网购拉动内需只是“双11”的结果,并不能成为其最终目的,一场成功的“双11”仍需筑基于提升消费者的快乐感、幸福感,服务于提升消费者的生活水平。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各大平台不约而同将低价作为“双11”的核心目标。
虽然各大平台的“购物节”趋于常态化,“双11”也在扩展为购物季,但该给消费者的实惠却不能被时间平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用户消费热情,充分释放消费潜力,促成消费复苏。(新京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