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改革聚焦:低空经济如何“飞”向“三农”?

发布时间:2024-11-22 15:59:33 来源: sp20241122

农业无人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供图

   中新网 杭州10月26日电(记者 王逸飞)今年以来,低空经济成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门赛道。在“三农”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推动低空经济与农业农村发展产生更紧密的结合,正是该省当下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大方向。

  25日,浙江省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发展现场会在杭州桐庐举行。会上,浙江不仅提出要努力在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发展上走前列、当标杆,加快形成农业农村领域新质生产力,同时明确了接下来围绕五个方向的具体“打法”。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有业内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其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元至5万亿元。

  具体到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其具体是什么、如何发展,目前各界尚无明确定义,从另一方面看这也体现着该领域的空间潜力所在。

当日会议现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供图

  “低空飞行作业方式打破传统农业农村领域经济活动的时空限制,牵引催生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一种创新驱动、开放包容的新型经济形态。”浙江省委农办主任、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说。

  据介绍,浙江是国内较早发展低空经济的省份,而农业农村领域是该省低空经济的最早应用领域之一。早在2007年浙江就开始使用农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截至2023年底,该省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已达6847架、主要农作物(稻麦)飞行作业面积956万亩。目前浙江的植保飞防、田间管理等应用场景已较为成熟。

  除起步较早外,产业基础、支持政策和发展环境也是浙江发展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的优势所在。例如出台支持政策方面,浙江在2017年就将植保无人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是全国首批6个试点省份之一,近三年已累计补贴植保无人机3891台,该省部分地区还出台了飞防作业服务奖励政策。

  当下在“三农”领域,一种新的共识正在形成,那便是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时代的来临,将深刻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这包括农业生产将从有限平面向立体空间转变,乡村治理将从有限管理向有效治理转变,农民发展将从有限区域向无限可能转变。

  记者了解到,在上述风口下,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正在制定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加快拓展“低空+农业”新基建、新应用,形成资源集聚、应用广泛、服务高效、体系完备、保障有力的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发展新格局。

  而在具体“打法”上,浙江当日部署了五大发力方向,包括画好适度超前的顶层设计图、打造丰富多样的应用生态圈、培育协同融通的低空产业链、建强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网、汇聚推动发展的综合保障池。

  例如打造应用生态圈方面,浙江农业农村系统将推动飞行场景在农业生产全程融合嵌入,推动飞行场景在农业管理领域扩面应用,推动飞行场景在乡村其他领域探索应用。“我们将围绕村民生活便利、村庄管理高效、低空消费开发、防灾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不拘一格加强试点探索,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王通林表示。

  聚焦培育协同融通的低空产业链,浙江提出协同推进农业无人机等研发制造,加强农业无人机及其部件配件需求梳理,开展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攻关,推动导航、遥感、数据分析、新能源等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中集成创新和场景熟化,同时加快推进飞行服务产业化发展,打造面向全国的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教育培训基地。

  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网。接下来,浙江将推动各地建设一批田间、林间农业无人机快速充电装置,以及一批集起降、充能、存储等功能为一体的村用无人机“机巢”和起降平台。该省也会加强部门协作,推动划设乡村交通运输航线、乡村观光消费航路航线,并借助深化乡村管线序化行动,扫清乡村低空飞行障碍。

  此外,王通林介绍,通过探索加大农用无人机社会化服务补贴力度等加强政策支持的同时,未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还将依托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加强机手培训和高素质人才招引。(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