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7:28:03 来源: sp20241117
日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近年来,保险业广泛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2022年为共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风险保障超过6万亿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保险业主动对接各类保障需求和融资需求,在产品、资金、人才等领域协同发力,提升保险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渗透度和覆盖面。
全力提供保险服务
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多为发展中国家,地域差异性较大,风险复杂多样。中资企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展项目建设和贸易活动经常要面对诸多挑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全力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紧跟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人保财险全面构建国际保险业务集中化经营管理平台,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中资企业提供专业化、国际化保险保障和全流程保险服务。为给当地中资企业提供伴随保险服务,人保财险还相继派出多个海外工作组,并同国际经纪公司、国际保险公司、国际再保险公司积极合作,搭建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出单、理赔、救援等服务网络。
中国人寿集团则不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项目合作,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各类风险保障和服务支持。例如,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财险公司首席承保了国家电投中电胡布火电项目,提供涵盖财产一切险、机器损坏险、营业中断保险、公众责任险、码头营运人责任险及货物运输保险等一揽子保险保障服务,风险保障达80亿元。该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能源规划优先实施项目。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公司持续搭建境外劳务保险拓展平台,通过积极构建意外伤害、医疗费用、紧急救援等多层次境外安全权益保障体系,将保险服务延伸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承保共建“一带一路”97个国家和地区的人身险业务,累计为570余家中资海外企业提供境外安全保障,覆盖人数超1.5万人次,风险保额近100亿元。中国人寿财险公司为共建“一带一路”企业提供企业财产险、工程险、特殊风险保险等综合保险服务,2022年风险保额超400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面对不可预料的风险因素和中资企业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仅凭单个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很难满足需求。2020年7月,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由中再集团、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平安产险、太平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截至目前已有23家成员单位。自成立以来,“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通过制度化安排和商业化模式,聚焦亟需风险管理但国内技术相对薄弱的特殊领域,充分聚合国内保险业力量,补齐行业保障短板,深化政策落地,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增强服务“一带一路”的能力和水平。2022年“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成员公司为中国海外利益(财产类)提供近3.3万亿元人民币的保险保障,同比增长19%。
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主席、中再集团董事长和春雷表示,共同体从无到有培育特殊风险定价能力,汇聚稳定可靠的中资承保能力,有效填补国内“一带一路”特殊风险保障空白,在多个重大项目中担任首席,逐渐提升中国保险业在特殊风险保障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企业参与的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具有期限长、资金需求大的特征,与保险资金的特点相符。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股权和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为重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的资金融通,不仅可以深化险资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更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例如,中国人寿海外公司以债券、金融衍生品、基金等多种方式,高效服务“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促进区域内融资渠道多元化,为新加坡、韩国、沙特、阿联酋等国家互利合作、共赢发展带来新机遇。截至目前,中国人寿海外公司的投资覆盖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金额超120亿港币。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全集团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存量投资规模超1100亿元人民币。
出口信保持续发力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际通行的、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专业金融服务。从全球实践看,具有政府背景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推进对外战略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通过提供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信保支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和投资18793.3亿美元,累计支付赔款94.5亿美元。
我国于1988年开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200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信保目前能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风险保障、融资促进、市场开拓、损失补偿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全方位、多层次地参与企业的对外经济活动。特别是由中国信保独家经营的核心政策性业务(含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为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出口提供了较长期限的风险保障,撬动外汇资金参与项目实施,是深化对外开放、促进双多边合作、保障标志性工程落地的重要手段。
中国信保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中国信保精准识别“小而美”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优化产品及配套功能,持续推动产品、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例如,“框架+订单”创新承保模式支持了泰国、土耳其等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电信项目,海外仓海外投资保险承保模式成功实现复制推广,在动漫等文化贸易领域项下提供创新承保支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信保充分发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融资促进功能,为共建“一带一路”搭建了融资桥梁。截至2022年底,中国信保与超过240家银行建立了业务合作,与39个中资银行签署了框架和专项合作协议,引导各类合作银行向出口企业和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是埃及政府的重大发展规划,也是中资企业在埃及市场上承接的最大工程。中国建筑与埃及住房部下属的埃及新城开发局签署了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的主协议,投资金额共计30亿美元。中国建筑埃及新城开发局在主协议基础上,将中央商务区项目进一步划分为18个单体工程。因该项目融资金额巨大、融资银行众多,在推动过程中曾多次遇到难题,对于中国信保的谈判、沟通、协调能力是巨大的考验。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信保克服融资银行保单法审程序复杂、用印耗时长、沟通存在时差等多重影响,利用多方资源,沟通协调各家银行的法律部门、业务部门,三批项目于2020年底前全部实现承保,保险金额合计38.79亿美元。
深入推进合作交流
近年来,为适应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需求,保险业在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国内外监管机构、中资外资保险公司纷纷加强合作交流,在监管政策改革、市场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也为保险业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9月下旬,第8届中国—东盟保险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本届论坛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主题为“构建中国东盟保险开放合作新格局”。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泰国等13个东盟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的国家和地区的保险监管代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自治区相关部门代表,以及中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参加论坛交流。论坛举办期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还举办了中国东盟保险监管培训班。东盟十国保险监管机构、东盟保险理事会、亚洲保险监督官论坛(AFIR)成员机构、RCEP成员国监管代表等人员参加了培训班。培训班围绕保险业监管改革、偿付能力监管、RCEP数据跨境合作交流、保险业数字化发展、绿色金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方向,加强监管协同,打造共享共通的发展格局,不断丰富完善面向RCEP、面向“一带一路”的跨境保险服务生态,坚定不移推动深化保险业改革开放。
2019年9月,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在广西南宁揭牌。这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面向东盟市场开展跨境业务、建立合作关系的境内国际化平台,已累计为6个东盟国家和38个“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提供423亿元风险保障。2021年9月,东盟保险服务中心与东盟各国龙头险企成功组网建立“中国太平—东盟保险共同体”,为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和企业提供境内境外一体化商业保险服务。2022年,太平财险获批菲律宾再保险经营许可资质,成为国内首家在菲律宾拥有再保险经营资质的中资直保公司,能够与菲律宾保险公司直接开展再保险业务合作。中国太平也正式完成东盟十国全部服务网络的搭建工作,能够为东盟国家提供更加专业、便捷、全面、合规的保险保障服务。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思东表示,中国—东盟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太平将与合作伙伴共同促进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拓宽金融服务合作,为助推在RCEP框架下实现各方共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今年9月中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太平国际(东盟)保险合作与发展论坛上,柬埔寨富得保险集团CEO闫嘉瑞表示,近年来,中柬合作成果丰硕,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贸易畅通方面的巨大潜力。在富得,“一带一路”倡议被视为开拓视野和新市场的独特机会,富得与中国的保险公司合作,不仅加强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还为全球范围内的保险生态系统作出了贡献。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