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23:09:03 来源: sp20250101
作者:李茂、邹沐宏(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大食物观是党中央提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国家粮食和食物安全战略的关键部分。通过优化食物生产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拓宽食物来源,以及提高食物供给的可持续性,大食物观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坚实和高效食物安全保障体系,顺应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食物安全挑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升食物供给韧性指明方向,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全国各地进一步学习领会大食物观,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在深入树立、践行大食物观中,科学传播应发挥重要作用,精准阐释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有效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首先,科学传播帮助公众深入理解大食物观的内涵意义。通过论坛讲座、互动交流、现场体验、短视频制作推送和公众开放日等科学传播活动,我们可以深入浅出地阐释大食物观所蕴含的调整食物结构、拓展食物来源、确保可持续供给、实现创新突破等科学思想,阐发其在保障食物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增进民生福祉、应对全球挑战等方面的现实意义。这有助于公众深入理解大食物观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解答并消除公众在食品安全、粮食保障和粮价稳定等方面的疑惑,为大食物观的树立、践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其次,科学传播引导公众积极践行大食物观。通过传播生动鲜活的事例和实践,可以帮助公众接纳并养成节约适度、绿色环保的食物消费习惯,促使人们自觉遵循大食物观所倡导的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构建可持续的食物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基础。科学传播还可以通过宣传优秀案例和成果、树立践行大食物观的个人和团体典型等,弘扬榜样精神,有效引导公众认知,进一步推动大食物观的普及和实践。
再次,科学传播巩固大食物观的实践效果。应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学传播活动,让多元化供给、多样性保护、全过程安全等政策措施深入人心,提高公众的理解度和支持度,为大食物观的落实、巩固创造良好社会条件。我们还应发挥科学传播在调适社会情绪与公众态度上的独特优势,深入解读相关政策措施的科学理念和战略考量,在互动交流、考察体验和志愿服务中增进公众接受度和认同感,使大家积极支持并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在树立践行大食物观中,科学传播方式创新至关重要。我们应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等手段,以活泼生动的方式传播大食物观的内在理念和现实举措,提高传播的创新性和吸引力。比如,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元宇宙等技术,开发系列主题游戏,让使用者在虚拟场景中完成农业挑战任务,创造身临其境的现代农业生产体验,全面了解高科技食物生产、收获、处理、贮藏、加工、流通等环节,加深受众对大食物观的理解和认识。
总而言之,科学传播在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中不可或缺,是确保这一重大战略理念落地生根、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科学传播能够提升公众对大食物观的认知和理解,促进社会各界对这一理念的支持和参与,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和强大的行动合力,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坚实力量。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20日 16版)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