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8:08:28 来源: sp20241118
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学苑论衡)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从这三大组成部分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中国式现代化放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进行考察,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进步意义。
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长期以来,一些人认为只有走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研究证明,其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形态并不完全重复欧洲的样式。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生产力水平、语言文化不同,社会发展路径不可能完全相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也必然是多样的。我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证明现代化规律的共同性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发展道路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打破了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文明终极形态的观念。18、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认为资本主义文明是文明的唯一标准,将资本主义扩张和侵略视为文明战胜野蛮的“先进”活动。然而,马克思指出:“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文明发展是由一定社会形态及其生产力水平推动的。共产主义是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的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能够创造现代化的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也能够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
打破了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的谬误。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世界历史证明,每一种文明都具有其特殊性和历史延续性,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文明之间的差异不是世界冲突的根源,而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赓续和更新的结果,同时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世界现代化,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要深入研究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有益经验,深入研究如何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落实落地,如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以解决人类共同难题,等等,以宽广的国际视野揭示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既符合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如推进工业化、实行市场经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又具有基于我国实际而形成的自身特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同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维护资本家利益的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能够防止两极分化、社会撕裂。
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显著不同。我们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发展方向,及时提出政策措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比如,明确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这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根据我国人口规模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要求设定的,参考借鉴但不是简单套用发达国家的指标。这个目标不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而是要求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等。中国式现代化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能够超越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我们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中国式现代化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一过程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的“串联式”过程有很大不同,是“四化同步”的“并联式”过程。与此同时,我们根据生产力发展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到2035年我国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与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匹配,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的创新发展。
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聚焦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课题,全面系统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从资本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历史进程,主张通过武装斗争砸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认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劳动人民掌握政权、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建设共产主义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毛泽东同志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等等,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并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比如,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指出“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现代化建设;用“小康”这一饱含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富有鲜明中国特色、千百年来深深植根中国人民心中的美好愿景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并提出了“三步走”、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和实践实现重大创新发展。我们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等等。同时,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总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要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鲜明特色、重大原则等,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锐意创新等重要问题展开研究,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念信心。
(裴长洪,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民日报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