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野马种群在新疆发展壮大

发布时间:2024-12-24 05:02:34 来源: sp20241224

  夏日炎炎,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卡拉麦里保护区”),一群体格健壮、身材矮小、外形与马十分相似的野生动物正在悠闲散步。它们就是普氏野马。

  今年5月,18匹精心挑选的普氏野马在卡拉麦里保护区被放归自然。至此,新疆境内野化放归的普氏野马达到146匹,形成22个野外种群。“根据我们的持续跟踪与观察,18匹放归野外的普氏野马很快适应了陌生环境并完成自然分群,这意味着第18批野放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明说。

  自2001年8月新疆首次实施普氏野马野化放归以来,已有18批次共146匹普氏野马放归野外。在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努力下,目前普氏野马种群复壮已获得探索性成功。

  开展拯救工程

  普氏野马是现今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原分布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普氏野马的野生种群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灭绝,仅在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存有700多匹,处于人工圈养或半散放状态。

  1982年,卡拉麦里保护区设立。1986年,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在卡拉麦里保护区南部的吉木萨尔县建成,“野马还乡”计划正式启动。多年来,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共繁殖了6代815匹普氏野马,繁殖成活率居世界首位,现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普氏野马繁殖研究基地。

  杨建明说,经过30多年的努力,研究中心在普氏野马饲养管理、繁殖、疾病防治、行为活动、生理生态、野化放归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截至目前,新疆境内的普氏野马数量约占全球普氏野马总数的五分之一。

  饲养区是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核心区域,面积220余亩,共有12个马舍。每个马舍按照科学组群的方式进行分群。饲养员的任务就是照顾好每匹普氏野马。除了清扫喂草平台、清理马圈粪便和配比精饲料外,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观察马粪,通过其形状、颜色、气味来判断普氏野马的健康状况。

  记者了解到,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还设计了9000亩的散放大围栏。杨建明说,散放大围栏的设计,是为了让普氏野马在更广阔的环境里适应大自然。

  作为新疆唯一一个重引入物种工程,普氏野马拯救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人工饲养繁殖,大力发展普氏野马种群,进行普氏野马野化研究实验,认真总结普氏野马放养、繁殖、种群发展的经验。最终目的是让普氏野马回归大自然,重建普氏野马种群。

  近年来,在着力推动普氏野马研究保护的同时,新疆还积极向甘肃、内蒙古、上海等地输出普氏野马。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新疆引进的普氏野马顺利渡过适应关和繁殖关,成功“安家落户”。大青山普氏野马种群重建,不仅是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实践,还具有维系生物多样性、完整性以及动植物协同进化的重要意义。

  提升遗传多样性

  在杨建明看来,虽然普氏野马的复壮工作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但普氏野马仍面临着生息地自然条件恶劣、繁殖率较低等生存难题。为普氏野马提供更好的繁衍环境,成为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围绕普氏野马环境适应性、饲草料变化适应性和抵御疾病能力等开展研究,以此提高圈养普氏野马遗传多样性。同时,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还持续推进国际合作。2005年,研究中心从德国引入6匹雄性普氏野马,2012年又成功向蒙古国输送4匹雄性普氏野马。普氏野马的互换交流改善了其基因状况、维护了其遗传多样性,对于提高普氏野马繁殖率、成活率及抗病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新疆普氏野马种群复壮工作正在从单一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杨建明介绍,今年上半年,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启动了普氏野马DNA分子水平检测项目,将更加精准地对普氏野马进行分群。下半年,研究中心将争取启动人工授精项目,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解决普氏野马近亲繁殖导致的种群退化问题,推动普氏野马种群数量增长、质量提升。(记者 梁 乐 朱 彤)

(责编:王仁宏、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