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在诗与歌中感受中国文化——中法诗歌音乐会在巴黎举行

发布时间:2024-11-25 13:04:44 来源: sp20241125

  新华社巴黎10月23日电 通讯:在诗与歌中感受中国文化——中法诗歌音乐会在巴黎举行

  新华社记者张百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2日,在法国巴黎上演的一场中法诗歌音乐会上,伴随着婉转低回的歌声和配乐,法国人玛丽·德库尔第一次将“月亮”与“团圆”联系起来。

  当天下午,由法国民间协会“YU空间”主办的中法诗歌音乐节闭幕音乐会在位于巴黎的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举行,数百名观众到场观看。

  《但愿人长久》是最后一首表演曲目,演奏乐器有古筝、琵琶,也有提琴、圆号,演绎者中可以同时看到欧洲和亚洲面孔的孩子。

  “这太动人了,尽管语言不通,但我在乐曲和歌声中听到了‘真挚’,能够感受到演绎者在向观众诉说。”玛丽在演出结束后说,她从主持人的介绍中了解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而现场演绎则让她直接感受到诗词蕴含的哀愁。

  “YU空间”副会长、旅法古筝乐手安然介绍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和乐曲本就不可分割,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旋律早已遗失。“我们精选了几首中国古诗词,并为其中大部分重新创作乐曲,再由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演绎者吟唱或朗诵,配以由中国传统乐器、西方管弦乐或两者结合演奏的音乐。”

  法国汉学家雷米·马蒂厄在现场致辞时说,音乐演绎者就是翻译家。

  “文化需要交流,更需要传承。”这是“YU空间”创始人林相伟举办中法诗歌音乐节的初衷。他希望“更多华侨华人加入和接力弘扬传统文化”。

  8岁的阿加特·董·瓦孔森参与了《但愿人长久》的古筝演奏。她的母亲董丽来自中国甘肃兰州,父亲是一位法国人。

  董丽说,最初是她给孩子报名学习古筝的,阿加特很快便迷上了这种乐器。董丽希望以一种柔和又牢固的方式建立起孩子与中国的联系,“音乐就具有这样的魔力”。

  “音乐是相通的,法中两种文化在走近。”玛丽说,她感觉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点“入门”了,希望以后能观看更多这样的中国文化演出。

(责编:苏缨翔、吴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