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0:23:05 来源: sp20250110
一双看似普通的手套,轻薄柔软,却能够承受机械切割的剧烈冲击;回收的矿泉水瓶经过粉碎、造粒、熔融等工序,可以制造成端庄优雅的礼服;废弃的医用防护口罩在自然环境中能被生物降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整个过程零污染……走进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各种“本领”非凡的纤维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盛泽镇是全球纺织行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各类纺织品年产量超130亿米,拥有“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完整产业链供应链。背靠这座纺织重镇,盛虹控股集团牵头组建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是新材料领域7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也是全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牵头组建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聚焦行业需求,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用涤纶纤维进行编织造型,再涂上特定动物胶原,便可造出人工血管。一直以来,人工血管高度依赖进口,价格贵且被限量供应。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及其团队长期研发攻关,但因缺少符合要求的纤维丝,导致项目难以更进一步。
一次受邀来创新中心参加学术交流会,徐卫林谈起研发中遇到的这一困难。“或许我们可以帮忙。”创新中心董事长梅锋当场提议,创新中心围绕高端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功能纤维新材料、前沿纤维新材料等领域,已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正待链接产业、投入应用。
2022年5月,创新中心召集研发人员进行技术攻关,聚酰胺纤维实验室副主任陆一神是其中一员。他告诉记者:“最大难题是让纤维实现‘无锑化’。”据介绍,聚酯纤维材料聚合反应大都以锑氧化物为催化剂,出于健康考虑,不适用于人体植入。
为从千百种化学物质中找到一种与人体相容性最高的催化剂,研发人员夜以继日、反复实验。新型催化剂开发验证、通过产业化推广推动建立纤维绿色制造新模式……一个个难题被攻克,创新中心造出适用于人工血管的纤维丝。
“无锑纤维”只是成果之一。成立4年多,创新中心上百名研发人员紧密合作,持续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接下来,我们将从国家战略布局出发,汇聚更多创新资源,瞄准新原理、新工艺、新技术,补短板、锻长板,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梅锋说。
搭建研发平台,完善技术创新供给体系
传统工艺纺出的纤维丝,通常是乳白色,织成面料后要进行印染,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水。创新中心高性能纤维项目负责人刘庆备带领团队,尝试走一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制备“先天”带有各种颜色的共聚着色间位芳纶。
一大早,实验室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一场共聚着色的实验正在进行。刘庆备时而给容器加料搅拌,时而按动设备按钮,紧盯屏幕上的数据变动,不时用笔记录。
刘庆备此前在一家企业负责技术研发,在共聚着色领域做了十几年研究,但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发色基团难找,实验设备要求高,制备工艺严苛,难题一大堆。”刘庆备说,到创新中心才1年多,团队研究就取得很大进展。
“以前搞技术攻关只能靠一己之力,势单力薄。创新中心采用‘公司+联盟’模式,股东单位集聚十几家领军企业及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了创新中心联盟,在人才、资金、设备和行业资源等方面都有充分保障,创造了很好的科研条件。”刘庆备说。
梅锋介绍,创新中心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技术创新供给体系,不仅汇集了一批院士、专家、学科带头人等,建设了高分子合成实验室、纺丝成型实验室、纳米纤维实验室等,还搭建了中试基地、先进功能纤维公共服务平台、工业设计研究院等一系列创新平台。
创新中心为刘庆备组建了一个9人项目团队;动用资源,四处寻访发色基团;还投入数百万元搭建起一条中试线,进行产品验证……
创新供给充足,刘庆备团队从实验室出小样,到产品在中试线上试生产,整个过程不到一年。“用不了多久,共聚着色芳纶就可以量产了。”刘庆备说。
服务产业发展,加速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
新材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方向。
成立以来,创新中心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牵头承担省级、市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各1项,自研项目20项。但在梅锋看来,这还远远不够:科技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水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承接着清华大学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在纳米纤维等领域的产业化上取得了很多突破,可以将纳米纤维丝的直径做到60纳米以下。
虽然在技术方面有优势,但企业也面临很多“成长的烦恼”:成立时间不久,所在地缺乏产业链配套,发展并不顺畅。“我们有技术,但不了解市场需求,缺乏行业资源。一些产品生产出来,积压在仓库卖不出去。”水木新材料公司董事长母敏说。
为了走出发展困境,水木新材料公司找到创新中心。2023年3月,双方决定深度合作。“创新中心股东涵盖了国内纺织纤维完整产业链,且所在地盛泽是纺织重镇,市场广阔。”母敏说。
很快,水木新材料公司将3条生产线搬到了盛泽,与创新中心共同成立研发项目小组,在一个办公室里协同研发。目前,双方正合作开展新项目,专注防水透湿面料、高端空气过滤材料、增韧材料、医用美妆等方面的研发生产销售。
“我们准备先期投入5亿元,有创新中心的助力,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母敏说。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加速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带动产业链不断升级,是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盛泽镇经济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周玺表示,要充分培育和挖掘创新“源动力”,加强创新中心与企业的对接,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持续推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2023年,江苏省新材料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万亿元。聚焦新材料等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攻关方向,江苏强链补链延链,构建完善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链,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0日 02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