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复信让匈牙利青年的梦想开花

发布时间:2025-01-10 14:01:29 来源: sp20250110

  位于布达佩斯的匈中双语学校是中东欧地区唯一一所同时使用汉语和当地语言教学的公立全日制学校,学校于2004年9月成立,最初只有4个年级,87名学生,在经历2016年的扩建后,目前学校有12个年级20个班,在校学生530余名。

  匈中双语学校校长 埃尔代伊·苏珊娜 (又名 茹娆):这所学校原本设立的目的是服务于在匈的华人学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组成比发生了变化。现在,母语为匈牙利语的本土学生比华人学生多得多。

  匈中双语学校是两国深厚友谊的见证,也是多元文化深入互动、人文交流日益密切的缩影。

  2009年10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布达佩斯匈中双语学校,观看了学生们的诗歌朗诵和中国传统武术表演。

  他强调两国人民需要通过加强文化交流而增进互相了解,学生们代表着两国未来友好合作的希望。

  布达佩斯中文双语学校校长 埃尔代伊·苏珊娜(又名 茹娆):我们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学有所成,最终赴华读书。我们的努力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今年,又将有10名学生赴华接受高等教育。我希望他们能够成功,并且他们多年来在这里掌握的语言技能足以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从事不同的职业。

  2023年春节前夕,该校学生胡灵月、宋智孝代表全校学生致信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教授。信中,他们讲述了自己学习汉语的过程,也表达了想到中国读大学的愿望。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 瓦尔加·博尼塔 (又名 胡灵月):(这是)我和宋智孝第二次获得大使奖学金。 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和兴奋。 我们想分享我们的喜悦。所以,我们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 伊姆雷·塔玛拉·莉莉(又名 宋智孝):2023年一月份的时候,那时候我们过春节。为了春节,我们想表达自己的计划,所以我们写了那封信。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信中写道,他和夫人为在兔年春节前收到同学们的来信而感到高兴,他还记得2009年在匈中双语学校同师生们交流的情景。得知孩子们长期坚持学习中文,立志为中匈友好作贡献,他为孩子们点赞。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匈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人民传统友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他欢迎孩子们在高中毕业后到中国读大学,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匈牙利青少年喜欢上中文、学习中文,有机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多地了解当今中国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努力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

  现在,两个女孩都在北京读书。

  她们于去年九月秋天入读首都师范大学,开始了探索中国历史文化的旅程。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 瓦尔加·博尼塔 (又名 胡灵月)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汉语。 我想亲自来到中国,与这里的人民交朋友。 我也想体验它的文化和历史。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 伊姆雷·塔玛拉·莉莉 (又名 宋智孝):我喜欢北京的历史古迹,尤其是我们参观的颐和园。

  中匈友谊源远流长,一个多世纪以前,在鲁迅等人的大力推崇和热烈介绍下,裴多菲成为中国人民熟悉和喜爱的诗人。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这首著名小诗《自由与爱情》,广为传颂,为中匈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

  来自匈牙利的建筑师邬达克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炙手可热的建筑设计师,他设计的武康大楼、大光明电影院,还有国际饭店,将西方的建筑理念、技术与中国上海的城市文脉结合,为中西文化的交融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近平主席表示,匈牙利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中匈关系始终蓬勃发展。

  中匈持续不断的文化交流将继续为中匈友好合作开辟新篇章,为中匈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监制丨刘聪 沈小蒙

  制片人丨西佳

  编导丨岑梓源

  剪辑丨岑梓源

  配音丨陈怡博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