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创新资源 塑造产业优势(经济聚焦)

发布时间:2024-11-24 18:57:18 来源: sp20241124

  核心阅读

  依托优质科研资源和多元创新主体,合力攻坚科研难题;创新产业链合作机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科技人才领域制度集成创新,打造科技人才引育体系……近年来,海南省持续推进机制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

  

  海南崖州,距离三亚市区50多公里,过去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村落。

  2018年,海南启动建设自由贸易港,作为标志性项目之一的崖州湾科技城开始建设。在近期召开的中国种子大会上,由崖州湾科技城牵头成立的智慧南繁CRO(种业合同研发外包服务模式)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集科研、生产、销售、交流和成果转化等服务资源于一体,是在农业育种领域内的一次机制创新。目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已集聚各类CRO服务主体50余家。

  崖州湾科技城促进优质科研资源和多元创新主体加速集聚,正是海南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缩影。依托自由贸易港的政策支持,海南从2021年起全面实施“科技翻身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年初,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的思路,持续推进机制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改革管理体制

  合力攻坚难题

  最近,崖州湾科技城三亚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岳震和同事们收到一个好消息——“经过多次试验,标准样品的基因测序指标已经满足结项要求了!”岳震告诉记者,5年前,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合作后入驻崖州湾科技城,如今取得了第一个收获。

  围绕种业、深海两大主题,崖州湾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深海所就像巨大的“磁石”,为科技城吸引了2800多家涉种芯研发、1000多家涉深海生物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在此落户。

  “和过去相比,如今对于课题立项、团队组成、经费使用等,我都有决定权。”今年春节假期,崖州湾实验室玉米项目首席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把时间都花在了实验基地里。他负责的项目是“尝试以玉米为载体提高蛋白质含量”这一基础性难题。

  “越是基础性难题,越需要打破以往的地域、单位限制,组成攻坚团队共同破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实验室副主任杨维才介绍,实验室自建成后便实行了“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重大课题所需经费、队伍组建等都由首席科学家决策,通过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扫除了以往研究分散、各自为战等障碍。”杨维才说。据统计,目前实验室已有11个以种业为主攻方向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团队。

  此外,崖州湾科技城实施“揭榜挂帅”,相关企业出题、科研团队接单、第三方验核时,不只看论文数量和理论数据,还以产业环境下的实际效果为重要参考。

  重创新更重保护。崖州湾科技城建立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其中仅农业植物新品种这一项,去年就完成2800件受理审查,占全国申请量的1/4。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崖州湾科技城已搭建起4个国家级科创平台,涉种业经营主体收入总额突破67亿元。

  延伸产业链条

  创新合作机制

  从文昌市清澜港向北远眺,便能看到矗立在椰林与海洋间的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当前,中心的一号发射工位已经竣工,二号发射工位正在建设中。“未来,沿着这条海岸线,我们还将建设更多航天发射工位。”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郭强说。

  商业航天产业链的上游是火箭制造,中游是火箭发射,下游是卫星运营和数据应用。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的建设补齐了中游环节,如今下游环节的发展也已推开,一批航天企业入驻了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截至目前,在航天城注册的企业已超2600家,其中航天类企业超过500家。

  除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海南还持续创新合作机制,推动海口市与博鳌乐城牵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打造海南自贸港首个“飞地经济”合作示范园区,使项目孵化与落地生产间更紧密地衔接。海口是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地,但缺少关键核心技术与品牌,博鳌乐城是自贸港政策赋能下的新药、新品应用地,双方合作形成了“研发+临床+制造+应用”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去年,海南就生物医药产业举办了11场招商活动,签约3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6亿元。

  为强化产业集聚,《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4年本)》日前印发实施,集成了一批在海南适用范围较广、经营主体期盼程度较高的政策。新增的产业主要集中于当地发展急需的新能源、医药健康、航空航天、生态环保等领域。同时,为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海南锚定2025年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目标要求,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加快成果转化

  加强人才引育

  2023年5月,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白新鹏作为一项椰子油相关科研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以技术入股,成为一家企业的股东。“由于成果评估认证过程复杂、完成人权益保障不充分,在这份文件出台前,一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进车间,过程很麻烦。”白新鹏说。

  白新鹏说的“这份文件”,是去年印发的《海南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作为试点单位之一的海南大学明确规定:“科技成果95%的所有权可以赋予成果完成人,完成人只需到学校科学技术发展院报备后即可进行成果转化。”

  “2023年,我们的转化合同额超过近10年的总和。”海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陈海明告诉记者。放眼整个海南,去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超53亿元,同比增长超46%。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以项目集聚人才、以机制吸引人才。3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的若干政策措施》等3项重点人才政策发布,明确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省重点研发、自然科学基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等项目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不低于50%;对科技成果转让、许可他人实施或作价投资的,从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80%的比例用于人员奖励。

  如今,海南省科技人才加速聚集,逐步形成研发优势,并加快转化成产业优势。2018年以来,全省共引进人才逾60万人,认定高层次人才5.2万余人次。

  “立足资源禀赋,完善政策供给,我们加快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助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海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8日 06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