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4:29:53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社 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李晓喻)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封关,到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方案获批,今年以来中国扩大开放屡出新举措。
梳理这些举措发现,让境外人士在华工作生活更便利是当前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着力点。
比如,针对外国人在华支付不便问题,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将支持境外银行卡、移动支付、现金支付等多种方式,提供便利的支付服务和消费体验。在区内购物后离境的境外人士,可按规定办理离境退税手续。
进出方面,境外人士搭乘国际或地区航班,自浦东国际机场进入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无需中国签证,仅需进行国际旅行证件核验。此外,国际侧入区的境外人员可在区内申请口岸签证,方便在国内开展商务考察等活动。
中国海关总署自贸司司长陈振冲表示,便利国际商务交流是该区的核心功能。满足境外人员短期停留商务活动需求,为他们开展商务会见、商务洽谈等活动提供便利。
今年初,中国已推出便利外籍人员来华五项措施,包括放宽来华外籍人员申办口岸签证条件,简化在华外籍人员签证证件申办材料等。官方称,此举意在积极回应外籍人员实际需求,稳定外籍人员来华交流交往的发展预期。
切实惠及企业则是另一发力点。
比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删减了不予退税货物清单,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综合适用“二线”视同出口退税政策、“一线”免(保)税政策,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红利。此外,区内保税存储货物不设存储期限,保税货物还可以在经营保税业务的企业间自由流转。
有企业说,封关后可以直接从国外进口设备,不必再沿用以往从外贸公司采购设备的模式,可节省关税。
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举措是中国对外开放更重实效和“人情味”的体现,将使中外企业继续有信心增加投资。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称,在国际经济交往中,除了商品和要素流动,更重要的是人的流动。只有人的流动便利化,才能增加商业机会,增进文化交流,进而为中国外贸和吸收外资稳定增长提供支撑。
在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看来,无论是打通外籍商务人员来华“堵点”,还是在自贸试验区等各类开放试点先行先试,扩大制度型开放,都有助于改善中国营商环境,提振投资者信心。(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