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0:44:47 来源: sp20241216
“从立案到终结破产程序,只用了88天,金昌中院是怎么做到的?”“缩短知识产权保护案件的审理时限,有什么经验吗?”……一大早,在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里,一块两人高的大屏前,十几位法官聊得火热。
这个大屏是甘肃法院营商环境信息平台,能即时调度省、市、县三级法院的相关指标,显示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涉企案件办理情况。“平台显示干警联系企业的动态,起着督促指导作用,全省干警都能看到,大家干劲儿更足了。”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袁红说。
2023年年初,甘肃法院系统开展“万名干警联万企”行动。一年来,万余名干警主动联系1.2万多家经营主体,提供司法服务3万余次,为企业解决疑难愁盼超过7000件。
公正办案,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4年前,张掖市一家电梯公司和本市临泽县房管局签订合同,设备装完,即将结款时,当地开展了机构改革。县房管局转设为县住房保障服务中心,成为没有人、财、物权限的事业单位法人,无法支付货款。
负责联系企业的干警、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长安法庭副庭长宋心宇10多次往返于县政府和施工方,确认案件细节。最终,案件依法审理,明确了各方还款责任。2023年10月份,最后一笔欠款到账,该电梯公司依法得到补偿。
甘肃省高院先后制定《甘肃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甘肃省法院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具体举措》等,特别强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
兰州市七里河区某电力科技公司的副总经理刘强对此深有体会。
20年前,因涉及一起案件,公司将一笔保证金移交七里河区人民法院执行账户。欠款处理完毕后,保证金还有剩余。但在6年多的执行时间里,各类主体之间多次发生债权转让、主体变更,而未向法院报告,导致这笔钱无法发还企业。
2023年3月份,七里河法院副院长高华带队走访企业。了解情况后,高华说:“联系企业就要替他们排忧解难,不能因为时间久远就推诿塞责。”
当晚回到法院后,高华就和同事进了档案室,查阅卷宗,向曾接触过此案件的退休干警反复咨询。用时5个月,他们捋清涉及账目,将保证金返还给了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不能走过场,办案公正才能真正解决企业之难。”高华说。
多方联动,找准堵点统筹处理
21层全都黑乎乎的,墙皮脱落、四处漏水,摁一下电梯,结果每层都停……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执行局局长傅泳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酒店”。
这家酒店早前被某实业公司抵押,但公司无力偿还债务。在酒店被执行处置中,始终无人竞买。傅泳调查后发现,问题出在楼内的房屋使用者。由于租金便宜,一些小公司就在此长期办公。“如果不妥善处理,即使强行拍卖,也会在控制、移交、处置时产生各种麻烦。”傅泳和同事们商量。
于是,兰铁中院执行局主动和涉及的企业协调,提出并购重组、扶持发展和转让出售等建议,盘活了这项不良资产。最终,楼内40多家小企业得到妥善安置,不到一天,当事方就完成了移交。
“我们处理类似案件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要找准堵点统筹处理,重视企业感受,实现案结事了。”傅泳说。
甘肃省高院联合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府院联动机制的意见》,同时联合省检察院出台《关于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案件办理的协作办法(试行)》,梳理下发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机制清单90余项,建立起完整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促进“多赢”“共赢”的长效机制。
在武威市陇原公司的矿区里,300多名职工正干得热火朝天,而在一年多前,这里只有陈旧的设备。刚到陇原公司时,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宋明霞心里五味杂陈,“因不良债务,采矿证在外省被扣押;长时间未发工资,职工们停产停工……公司当时已几近破产。”她联合律师事务所,协调省、市、县三级职能部门,先后完成复产、债权审核认定、召开债权人大会等监督工作。企业盘活了,职工们的工作保住了。
“相对于直接破产清算,破产预重整、破产重组程序能引导陷入困境的企业尽早妥善化解债务危机。”甘肃省高院民二庭庭长张岩表示,“企业破产法所设计的这一系列制度,能够坚定投资者信心,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利益共赢。”
能动司法,加强院企沟通联络
切割、磨边、加胶、钢化……在定西市陇西县兰迪玻璃科技公司的厂房里,陇西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张志刚戴着眼镜、拿着笔记本,在300米的生产线旁来回走着,时不时和工人聊上几句。
就是这种边看边聊,聊出了7项新型专利。
“玻璃加工的业务创新搞得不错,但缺乏专利保护意识,很容易产生风险和损失。”在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时,从生产线下来的张志刚开门见山。之后,他约请市、县两级有经验的法官,联合市科技局对企业开展指导。县法院还约请应急、公安和人社等部门,分别就安全生产、防范电信诈骗和维护职工权益等内容进行知识宣讲,减少专利申请的不确定因素。
自“万名干警联万企”行动开展以来,甘肃省高院联合省委统战部、民建甘肃省委会、省工商联共同推进,协调多方资源,分两批对市州法院督察巡查,提升司法服务质效。截至目前,已经审(执)结旧存案件7万余件,还开展法企共建、“法治体检”6500余次,减少企业遭遇纠纷的风险。
法官去企业听需求,企业家也来法院讲诉求。2023年,甘肃省高院聘请87名民营企业家担任首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特邀观察员”,陇南市徽县陇上庄园公司总经理梁倩娟就是其中之一。“司法服务要整合资源,让企业有事愿意找、真心信。”在陇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企联建座谈会上,院长万建军的一句话,让梁倩娟印象深刻。
“收上来的农产品怎么做标签?”“遇到所谓的职业打假人如何保留证据?”……梁倩娟代表电商经营者提出疑问,十几轮问答里,回应她的不仅有干警,还有来自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的工作人员。
“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帮助排查化解法律风险,更重要的是建立常态化的院企沟通联络机制,护航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让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得到平等高效保护。”甘肃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中明介绍,目前全省法院诉前调解成功率超七成,每10起民商事案件里,就有超7件在开庭前调解成功。同时,民商事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执行信访案件办结率也都超九成。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6日 11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