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0:13:09 来源: sp20241215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统筹推进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以下简称《论述摘编》)。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陶玲就学习贯彻《论述摘编》有关情况接受了《金融时报》《中国金融》记者采访。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包括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如何理解和落实?
陶玲:《论述摘编》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提供了权威读本,全面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事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论述,把我们党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是我们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包括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
我们理解,强大的货币应当具有“稳定”、“好用”特征:“稳定”既包括对内的币值稳定,也包括对外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好用”就是指使用便捷高效安全,能够有效发挥计价单位、交易媒介、价值储藏等货币功能,在国际上被广泛作为支付货币、投融资货币和储备货币。
强大的中央银行通常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所在经济体体量大,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强,这是强大中央银行的基础。另一方面,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中央银行有能力有实力运用政策工具,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开展金融调控,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维护金融稳健运行。
中央银行制度是一国最重要的货币金融管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决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构建了一系列既符合经济金融普遍规律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摘编》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其中,以货币政策体系和宏观审慎政策体系为核心,以服务实体经济的信贷政策体系为着力点,以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为载体,以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为根基,以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为防线,以中央银行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为支撑,以国际金融协调合作治理机制为平台,统筹处理好短期任务与长期目标、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在建立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金融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奋斗。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要迎难而上,聚焦重点。中国人民银行如何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
陶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金融与科技、产业形成良性循环,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既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牵头制定《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新设支持科技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稳妥推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截至2024年3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7.3%、20.4%、17.9%,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达到46.5%,较2017年末提升2倍;科创票据累计发行达5600亿元。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紧密协作,多措并举,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构建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高度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出台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指导性文件,明确科技金融政策指引,将支持初创期企业作为重中之重,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二是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和激励。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工具落地见效,大力支持中小科技企业首贷和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强政策协同配合,健全重点领域融资对接和企业科创属性评价机制。研究建立科技金融全口径统计体系和金融机构服务效果评估机制。三是提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服务能力。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增强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丰富适应高新技术领域特点的金融产品。联合相关部门畅通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循环,壮大耐心资本。四是提高科技要素密集地区金融服务水平。优化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金融服务环境,发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模式。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中国人民银行在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完善金融安全网方面,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陶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采取了一系列防风险、治乱象、补短板措施,推动化解重点领域和重点机构风险,有力维护了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大局。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整体稳健经营,金融市场总体平稳运行,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有效运转,金融法治建设持续推进。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着力推进金融法治建设。金融稳定法作为贯通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全过程的法律依据,草案已于2022年12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全力配合立法机关尽快第二次审议。反洗钱法已于2024年4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的修订也在抓紧推进,将为维护金融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二是不断健全金融安全网。坚持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责定位,推动加强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持续监管、穿透式监管,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金融监管范围,实现监管全覆盖,构筑金融安全网“第一道防线”。推进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建设,落实风险处置责任分工,丰富完善风险处置策略方法制度,健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继续发挥好存款保险机制作用。三是切实强化金融风险监测评估。立足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边际变化,加强跨周期、跨行业、跨市场和跨境风险分析,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制定宏观审慎政策,健全政策工具箱,促进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整体稳健运行,推动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微观监管政策等的协调配合和联动。
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下一步,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有哪些举措?
陶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历史上和当今的金融强国,都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顺应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导向,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境内外经营主体提供更加多元化、便利化的币种选择,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第三位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五位外汇交易货币。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水平,深入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在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本外币协同,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基础性制度安排,健全相关规则,积极培育市场,更好满足各类主体对人民币交易结算、投融资、风险管理等的需求。二是深化金融市场开放。增强金融市场透明度、规则性和可预期性,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流动性,丰富风险对冲工具。支持更多境外央行、国际开发机构、跨国企业集团等在境内发行熊猫债。支持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三是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健全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供给机制,完善境外主权债券发行长效机制,丰富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拓展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完善其他离岸人民币市场功能。四是建立健全金融基础设施。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提高人民币清算结算安全性和效率。推动境外人民币市场建设,优化人民币清算行布局,发挥好货币互换机制作用。五是统筹金融开放和金融安全。筑牢“防波堤”,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监管,完善跨境资金流动评估预警体系,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构建适应高水平开放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