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课间十分钟……教育部回应热点话题

发布时间:2025-01-07 19:41:04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网 北京9月26日电(记者 袁秀月)高校专业调整、“双减”、课间十分钟、学龄人口减少……在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并对公众关心话题进行回应。

  发布会现场。袁秀月 摄

  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

  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他表示,我国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2012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64.5%,2023年底提高26.6个百分点,达到91.1%。基础教育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标志着中国的基础教育能力、质量具有世界可比性。在高等教育方面,2012年入学率是30%,这十年提高了30.2个百分点,达到了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在基础教育方面,在全国2895个县域完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人民群众“有学上”基本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12年来撤销或停招本科专业布点数超1万个

  针对近期一些高校调整本科专业,教育部副部长吴岩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12年来,新增本科专业布点数2.1万个,撤销或停招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数1.2万个。今年,增设了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

  “我们开展了一场数量足够多、力度足够大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吴岩表示。接下来,教育部将在三个适配度上下功夫,包括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急需的适配度、提高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适配度、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适配度等。

  将持续巩固“双减”成果

  针对“双减”政策,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表示,三年来,教育系统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双降双升”: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大幅度下降,大规模学科类培训无序发展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下降;全国20多万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遍开展课后服务,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双减”前的50%左右提升到目前的9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下一步,将持续巩固“双减”成果,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包括健全校外培训治理长效常态机制,严控学科类培训,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规范非学科类培训,特别是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等。

  学前教育学龄人口持续减少

  谈及学龄人口变化,教育部副部长王光彦表示,在学前教育方面,学龄人口在持续减少。资源布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城镇地区普惠性资源特别是公办资源不足,农村地区办园条件薄弱。要着力优化普惠性资源布局结构,稳步增加公办资源供给,优化教师队伍配置,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在义务教育方面,小学在学规模已于2023年达峰,初中学龄人口仍在持续增加。资源布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镇挤、乡村弱”,部分城市地区学位供给紧张与农村地区资源相对富余同时存在。下一步,要进一步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地区学位供给等。

  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针对一些地区将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增加到了15分钟,王嘉毅表示,课间从10分钟到15分钟,虽然是个“小切口”、具体的小问题,但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延展的是“五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表示,将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另外课后再锻炼一个小时,保证每天两个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