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5 04:16:23 来源: sp20250105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共建国家共同将这份宏伟蓝图绘制成一幅壮丽多姿、精彩纷呈的“丝路画卷”。而对于许多东南亚国家而言,2023年是见证发展和进步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国家携手并进,通过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经贸往来等领域取得了重要发展。
印尼总统佐科:高铁非常舒服,在时速350公里我没感觉到任何的颠簸,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这就是文明进步。
总台记者闫术: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过去这一年,我探访过不少中国在海外建设的交通类基建项目。要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中国企业在印尼建设的雅万高铁。今年10月这条高铁正式开通的日子更是成为印尼举国上下庆祝的节日。
雅万高铁试乘旅客:这个速度,我感觉自己就像坐在F1方程式赛车里一样。
雅万高铁是印尼和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全长142公里,时速可达350公里,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截至12月24日,印尼雅万高铁累计运输旅客超百万人次。雅万高铁让印尼进入高铁时代。目前已经开通两周年的中老铁路则是在今年7月与中欧班列正式联线贯通,实现东南亚至欧洲铁路直达,物流运输时间最快缩短至15天。
总台记者闫术:铁路方面的合作一直是中国和东南亚“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领域,我脚下就是正在建设中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全长超过600公里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被视为连通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陆上桥梁”。就在刚刚过去的12月中旬,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举行了轨道工程启动仪式。
在东南亚地区,很多“一带一路”项目都在2023年取得重要进展,在泰国,中国企业承建的素万那普机场扩建项目7月顺利竣工;在印尼,中国企业承建的东南亚最大漂浮光伏项目11月并网发电。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项目,不仅有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产业合作。
总台记者闫术:以我所在的马来西亚为例,我身后的马中关丹产业园,就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建设的一个“两国双园”项目。2013年,马中关丹产业园在关丹市正式开园,与中马钦州产业园一起,开创了“两国双园”模式。如今,十年过去,“双园”一步步从荒地蜕变为现代化国际园区。
“两国双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成为中马双方合作不断深化的生动写照。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往来也不断深化。10年间,中国-东盟年贸易额快速超过5000亿美元,向着1万亿美元的目标迈进。
总台记者闫术:千年共此卷,续写“山海情”。10年来,中国与东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坚持真诚相待、守望相助、互利互惠、协调包容,走出一条长期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在这张中国与东盟携手绘就的美好画卷上,有了雅万高铁、中老铁路、马中关丹产业园等一个个新的坐标。在新的起点上,东南亚必会与中国继续携手共建,大道同行。
“一带一路”首倡之地见证十年回响
中亚地区,作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也是互联互通合作的重点方向。今年,在中国举行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活动让总台记者和中亚人士记忆犹新。
总台记者 张誉耀:作为中国向西走出国门的首站,哈萨克斯坦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有重要地位。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
总台记者 张誉耀: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就是在这个报告厅里向世界发出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习近平主席十年前的话语,至今余音绕梁。十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广泛惠及了中亚地区各国人民。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建成,打开了中亚国家通向太平洋的大门;中国企业承建的中亚第一长隧道“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顺利贯通,结束了当地民众出行需要翻山越岭或绕行他国的历史;中吉乌公路正式通车,成为跨越高山、畅通无阻的国际运输大动脉;途经中亚的中欧班列在开行总量中占比近80%,成为驰骋欧亚大陆的“钢铁驼队”。去年,中国和中亚五国贸易总额超7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总台记者 张誉耀:中国-中亚峰会是2023年中国首场主场外交活动,也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线下形式举办峰会。峰会的系列成果进一步巩固了中亚作为欧亚大陆交通枢纽的地位,并促进经贸往来,进一步提升了中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科尔茹姆巴耶夫是哈萨克斯坦《实业报》主编,他于今年5月前往西安对峰会进行现场报道。在年底接受我们采访时,科尔茹姆巴耶夫谈论起了他当时参加峰会的感受。
哈萨克斯坦《实业报》主编 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我认为峰会是历史性的,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进入主会场拍摄,尤其是现场见证中哈两国元首签署历史性文件的时刻。峰会的意义最主要的就是形成了(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
十年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中老铁路、雅万高铁、比雷埃夫斯港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项目陆续建成并投运,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为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1至11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145列,发送货物174.9万标箱,超2022年总运量。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2013年至2023年10月,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
总台记者 张誉耀:十年前的那场演讲唤醒了千年丝路,正如习主席今年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所提到的,10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
“一带一路”倡议是重要国际合作平台
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也是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为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它的生命力何在?它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什么关系?来看专家的解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苏晓晖:我们看到不管是在中亚地区还是东南亚地区,以及世界上更广泛的区域,加入“一带一路”合作朋友圈当中的国家,都在出现很多积极的变化,“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合作成果丰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苏晓晖:大家首先直观的感受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所以不管是雅万高铁还是“安格连—帕普”铁路,带来的是当地出行效率的直接提升,改变民众生活,同时也促进经济发展。而对于像老挝和哈萨克斯坦这样的国家来说,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遇,而工业园区的建设对于很多国家来说,不仅仅涉及与中国之间的双边合作,还带来更多的多边合作和与世界更多接触的机会。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苏晓晖:其实我们会看到,首先,从很多国家他们的认知来看,在过去十年当中,逐渐了解“一带一路”、欢迎“一带一路”,加入朋友圈当中,与中国深化合作。中国和很多政府通过政府间的沟通,讨论“一带一路”合作的时候,形成的是发展战略的对接,也就是双方在寻找发展的利益公约数,在寻找合作的机遇。而同时涉及经济发展,首先“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中国的长处,那么带给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变化,使他们能够突破此前的发展瓶颈,能够找到更多的发展机遇。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苏晓晖:而同时大家也会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当中,各国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民心相通是我们看到的一个积极的进展。很多国家的民众通过对华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对华合作所带来的变化。而同时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包括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更多强调的是促进当地的长远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对于民众技能的培训,在修筑铁路公路的同时,发展沿线的经济建设,都是“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具体的变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苏晓晖:如果说10年前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重要的开始,那在过去10年当中已经落地生根。本身“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非常重要的路径,而现在国际社会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接受,也能看出“一带一路”倡议成了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是中国提出的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