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禁吃泡面”引发争议 解决“泡面冲突”不能一味靠堵

发布时间:2024-12-06 01:12:57 来源: sp20241206

  四川稻城亚丁景区“禁止游客吃泡面”却售卖水泡食品被质疑;此前多景区发出类似要求或倡议

  “景区禁吃泡面”争议 专家建议疏堵结合

  9月20日,有游客反映,四川甘孜州稻城亚丁景区因环保禁止游客吃自带的泡面,而景区内却售有22元一碗用水泡的热干面。还有游客称,景区环卫员将食物汤汁随意倒入草地。9月21日,新京报记者从稻城亚丁景区获悉,经调查,视频中反映销售热干面和环卫员不按规定处理面汤的情况属实。针对游客自带方便面,景区将免费提供开水和场所,统一收集和规范垃圾处理。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国内多个景区曾以污染环境为由,作出“泡面不进景区”的要求或倡议,并由此引发争议。此类事件为何频繁引发讨论?景区与游客双方又应该如何解决“泡面冲突”?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邓爱民表示,景区要解决该问题,不能一味靠堵,还要靠疏。在出台相关规定时,景区应充分解释其背后的环保理由和科学依据并兼顾好游客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景区也应及时回应游客的关切和质疑,为其提供更完善、合理的景区服务。

  事件

  稻城亚丁景区 “禁止泡面”引发游客不满

  9月20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稻城亚丁景区因怕污染水体禁止自带泡面,在(景区)内却能购买22元用水泡的热干面”。

  视频中,一网友向工作人员询问“为什么不能泡面”,工作人员表示:“泡面的汤水会污染环境,这里有明文规定(禁止泡面)”。画面显示,工作人员所在柜台前摆放的白纸上,写着“禁止泡方便面”。

  随后,上述网友拍摄景区内售卖的食品,其中就有“单价22元的热干面”和“奶茶”,他表示,可以在现场泡奶茶。视频结尾,该网友还称“看见卫生阿姨把面汤倒在景区的草地里,山下超市同款热干面只需8元”。视频发布后,不少游客质疑,为何禁止景区泡面,却有商户在景区内出售需要用水泡的食物?

  对此,9月21日,甘孜州稻城亚丁景区管理局就游客反映的情况发布通报称,目前,景区已对经营公司负责人进行了约谈,责令经营企业立即停业整顿,规范垃圾的收集处理。针对环卫员图方便未按流程处理垃圾,对环卫公司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责成环卫公司集中开展环卫员培训教育,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并对该违规环卫员给予停岗培训教育。同时,亚丁景区将进一步提升扎灌崩、冲古寺、卓玛拉措、圣水湖、洛绒牛场、贡嘎措等驿站服务功能,以解决游客咨询、休憩、补给等游览需求。

  此外,甘孜州稻城亚丁景区管理局还提到,由于亚丁属高海拔山岳型自然生态景区,生态极为脆弱,呼吁广大游客朋友,参与亚丁的环境保护。

  争议

  多景区曾要求或倡议“泡面不进景区”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国内多个景区曾以环境污染问题为由,作出“泡面不进景区”的要求或倡议,也由此引发相关争议。

  2023年,有游客反映,安徽黄山景区有规定不能以任何形式给游客提供开水泡面。此事引发争议后,黄山景区通报解释 称,盒装方便面食用后的残羹与汤包料,大多倾倒在游览道的两侧、松树旁、悬崖下,造成土壤盐碱化,黄山松等植被破坏现象严重。方便面的残羹还被山上的松鼠、鸟类等过量食用,导致“半饲养化”,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黄山景区没有也不会禁止游客带方便面上山,但是一直提倡游客不要在山上冲泡方便面食用。

  实际上,在2006年,黄山景区就“泡面进景区”这一问题采取措施。2006年“五一”前夕,黄山景区发出《关于禁止出售方便面的紧急通知》,要求辖区各经营单位、承包经营户立即停止销售方便面,并明确了对违规者的处理办法。景区作出此项规定的依据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根据该条例,黄山管委会可以根据安全和环境卫生的需要,规定禁止经营的商品、服务项目以及禁止使用的燃料、包装物品种。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实施安徽黄山景区山上不销售方便面措施之前,方便面在黄山景区内年销量曾达到3万件(每件24碗)以上,这并不包括很多游客自己带了方便面上山冲泡食用。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同样“不提倡游客景区泡面”的还有四川九寨沟景区。2018年,九寨沟景区发布公告,九寨沟景区灾后重建期间,将严禁方便面、方便米饭等路餐带入景区。该公告发布后,同样引发热议。不少游客认为,景区内的食品售价相对较高,自带泡面进景区,方便且实惠,景区“一刀切”式的管理并不合理。也有游客表示理解,认为景区生态环境脆弱,以禁止的方式可以减少对景区造成的伤害。

  对此,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曾回应称:“九寨沟正处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地灾防治’的特殊时期,一系列严格措施的提出,是为了有序组织游览,强化旅行安全,确保景区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开展,有效维护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和完整性,有效保护九寨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卫生状况。”

  9月21日,记者致电九寨沟景区,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景区已没有禁止游客携带泡面的规定。此前,出现过部分游客将泡面汤汁倾倒在景区内步道上的情况,严重影响景区环境并加重了景区垃圾清理、运输的负担。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目前景区仍不提倡游客携带泡面进入。“景区内有专门的美食街,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

  说法

  解决“泡面冲突”不能一味靠堵

  近年来,“景区禁止游客自带食物”类事件为何频繁引发社会讨论?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邓爱民表示,景区在实施此类规定时声称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考虑,而这一措施与游客追求便捷、经济的旅游体验形成了直接冲突,若景区未能充分解释其背后的环保理由和科学依据,或未能及时回应游客的关切和质疑,就易引发外界争议。

  比如在“稻城亚丁景区禁止游客泡面”事件中,景区禁止游客泡面却允许景区商户售卖同类需用水泡的食品,这种执行上的不一致容易引发游客的质疑和不满。游客会认为景区在“双重标准”下运营,缺乏公平性和说服力。

  邓爱民表示,从环保角度来看,泡面汤汁等食品废弃物确实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高盐、高油的汤汁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影响植被生长。但正如游客所指出的,其他食品的残羹同样可能污染环境。“因此,关键在于景区是否采取了全面、系统的环保措施,而不仅仅是针对泡面这一单一食品。”邓爱民说。

  怎样有效解决“泡面冲突”?邓爱民认为,景区不能一味靠堵,还要靠疏。景区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完善执行标准等。同时,景区还应提升餐饮服务质量,确保景区内的美食街和餐饮点提供丰富多样、价格合理的餐饮选择,满足游客的不同口味和需求;合理布局餐饮点,确保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方便地找到餐饮服务,减少因寻找食物而带来的不便;实行灵活的管理政策,如可以允许游客携带泡面进入景区,但明确规定在指定区域(如休息区、餐饮区)内食用;增加巡逻人员,对游客食用泡面的情况进行监管,及时纠正不当行为,同时引导游客到指定区域用餐;增加垃圾收集点和垃圾桶的数量,提高垃圾清运频率,确保景区内的垃圾得到及时处理等。

  此外,邓爱民提到,景区还应加强与游客的沟通与交流,通过问卷调查、意见箱等方式,定期收集游客对景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管理措施和服务水平。“景区还应平衡好景区的管理与收益问题。即对景区内的餐饮、住宿等服务进行合理定价,确保价格透明、公正,避免过度商业化对游客利益造成损害。”

  对于游客来说,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应自觉保护好景区环境。邓爱民建议,在前往景区前,游客可以合理规划自己的饮食需求,适量携带环保、不易产生大量垃圾的食物及可重复使用的餐具、水杯等环保用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降低垃圾产生量。如果确实需要携带泡面等食品,应确保在指定区域食用并妥善处理废弃物。在景区内,游客应学会并实践垃圾分类,将不同类型的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减少垃圾处理的难度和成本;对于无法带走的垃圾,游客应将其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或垃圾收集点,避免随意丢弃或倾倒。

  新京报记者 熊丽欣

  来源:新京报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