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1:09:18 来源: sp20241205
开栏的话: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旅,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中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体验深厚历史文化的同时,通过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互动交流,促进了文化相交、心灵相通,潜移默化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栏目将展示各地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展现各地优美风景、深厚历史,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
过去西方人翻译中文时,总觉得“天下”一词在英语中难以找到对应。英语World(世界)是分体论,是那些打打和和国家们的集合,完全体现不出“天下”浑然一体的内涵。
而中国,不同民族交融共生,不同信仰各从所好,构建了中国人的天下。
中国有不少古都保留了华夏的风貌,而河北的这座小城,凝缩了天下的模样。
塞内与塞外,一地纳百川
承德原称热河,以水得名。康熙修建了避暑山庄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开始成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雍正为热河赐名承德,取“承受德泽”之意。清代前中期的几位皇帝大都五月到此,十月返京,每年驻跸承德的时间将近半年。
承德的独特之处在于,既是塞内也是塞外。
如果从燕长城秦长城那儿论,承德在长城南边。可是随着明代长城南移,承德又成了塞外明珠。这里有健儿骑射的木兰围场,有贮藏《四库全书》的文津阁,有藏传佛教外八庙,有本土道观魁星楼。一座座寺庙见证了清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重大历史事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这里融汇,凝结成了中国人心中“天下”的微缩景观。
如今,承德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也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闻名天下的世界文化遗产。
避暑山庄的面积相当于两个颐和园,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如果说紫禁城是清王朝第一中心,那么避暑山庄无疑是第二中心,二者关系与唐代大明宫和洛阳宫类似。
避暑山庄,映射的不仅是一个王朝的背影。
《清圣祖实录》中记录了康熙皇帝驳回请修长城的奏请:“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有形的长城,在承德终止,代之而起的,则是避暑山庄,民族交流融合胜过城郭之固、山川之险。
避暑山庄与北京、东北以及蒙古草原都相距不远,理所当然地成为民族交汇的纽带。清朝皇帝在这里接见过蒙古汗王、西藏活佛、新疆和卓以及万里东归的土尔扈特。一座山庄,半部清史,见证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巩固与壮大。
木兰围场,兴衰交替中的历史隐喻
在清朝,皇子从小要学习儒学经典,继位后每天还得参加经筵日讲。雍正在位十三年亲笔批复奏章就达500多万字。
文治以外,也不忽视武功。康熙设立木兰围场,用意是让子孙后代惯于劳苦,安不忘危。皇帝每年到木兰秋狝,在此定期接见蒙古王公,巩固满蒙关系。在围场相会,既有宣示武力的意义,也有柔远能迩之内涵。
行围只在秋季,为的是让万物可以生息繁衍,猎杀不绝。秋狝是国家盛典,耗费不小,需要国力支撑。皇帝每次去木兰随驾人数在数千人到数万人不等,有文武大臣、宗室子弟以及御林禁卫。康熙曾经在秋狝之后,直接从围场北上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清帝从此再也无力举办木兰秋狝。道光下旨“然不可不审度时事,量为展缓,所有今岁热河行围亦著停止。”到了同治时期,干脆把展缓也丢掉,直接允许流民进入围场垦荒。至此,木兰秋狝彻底终结。
就像老舍笔下茶馆一幕幕地衰败,木兰围场从旌旗如海走向杂草丛生,隐喻着近代中国一步步滑向黑暗的深渊。
现如今,依托资源富集、生态秀美等优势,围场县先后荣获中国生态魅力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称号。围场县矿产以非金属矿为主,是全国规模较大的造型材料生产基地;它旅游资源丰富,拥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并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古迹有60余处。农业建设方面,已建成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9个,发展富硒(锌)功能农业基地3.5万亩,“三品”基地认证面积达到32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亿斤以上。全县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400万干瓦。以生态板材、珍珠岩为代表的环保新材料产业比重迅速跃升,实现年产值7亿元以上。
外八庙,历史文物焕发新光彩
清政府尊崇藏传佛教,据统计,清代仅热河地区就有喇嘛庙200多座,其中外八庙属于皇室寺庙群。八座庙宇以避暑山庄为中心布局,呈众星捧月态势,体现了清朝宇内一统的想法。
1780年是乾隆的七十寿辰,六世班禅前往承德为皇帝祝寿。此行历时一年,长途跋涉。乾隆为了班禅的到来做了大量准备,仿照班禅居住的扎什伦布寺式样,仅用一年时间修建须弥福寿之庙(外八庙之一)作为班禅行宫。
翻过雪域高山,穿过苍茫草原,六世班禅一行终于在乾隆寿辰前抵达承德,皇帝亲自相迎,并用藏语问候。僧侣不跪世俗之人,乾隆特谕“喇嘛入觐惟令跪不受其拜 ”,班禅回答 :“古佛宜行拜礼”,仍对乾隆行跪拜礼。
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北侧,矗立着我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普宁寺。
普宁寺始建于1755年。乾隆皇帝为纪念两次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下令仿照西藏桑鸢寺修建了普宁寺,寓意四海之内“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普宁寺是一座典型的汉藏合璧式寺庙,前半部为汉式,后半部为藏式,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在这里有机融合。
根据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历史事实,承德市构建“心向往之·一见倾承”文化旅游品牌体系,深度打造了《草原丝路》《舞马传奇》等展现国家统一、民族交融的特色演艺品牌,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些演出每年接待全国各地游客260多万人次,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饮食文化促“三交”
承德作为各族文化的汇集地,当然也是各族美食的大餐桌。
中原贵族在周公制礼作乐的影响下,形成了繁复的餐桌礼仪。满人入关以前,饮食总体粗犷。皇太极尚且有“席地而坐,自割肉而食”的记载。粗犷与礼仪看似反义,结果竟结合出独特的“粗犷礼仪”。比如《周礼》中明确规定“毋咤食”,即吃饭时不要发出难听的声音。但在某些地方吃面条时食客却要发出“吸溜”的声音,以示对厨师的礼貌。再比如过去北京烤肉有“文吃”“武吃”之分,武吃就是不能坐下,要单脚踏在条凳上吃肉。
满人喜食甜食,也把大量甜食带进了中原:萨其马、山楂饼、炸糕、驴打滚、绿豆糕……这些食品逐渐走入大众的习俗。在北方,小孩满月要吃炸糕,以取步步高升的彩头。
融合从来是双向而非单向,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学习。
“民以食为天”,承德市积极挖掘整理传统菜肴,传承推广地方名宴、名菜、名点,创新特色菜肴,弘扬承德特色饮食文化。现如今,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承德充分盘活特色美食、优质民宿等资源,更好满足广大游客文化旅游消费新需求,增加新体验,提升景区吸引力,在游玩休闲中促“三交”。
让历史告诉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避暑山庄考察时强调:“承德避暑山庄底蕴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为了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承德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答卷,承德市委市政府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刻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内涵,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制定印发《关于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细化工作举措,稳步推进旅游促“三交”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承德是旅游大市、文化大市,年接待游客近8000万人次。承德市将多种元素有机结合,形成点多面广的宣传新阵地。立足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导游讲解、深度体验和多样宣传,释放景区内核张力和开放活力,以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分享式的做法,让游客切身感受当地人文气息和民风民俗,讲好自古以来承德各民族“三交”的故事。
承德博物馆《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览,让各族游客在参观游览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入挖掘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园林文化艺术底蕴,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院校开展合作,研发上架15类近500款文创产品,生动传播各民族“三交”故事,切实用文化为景区发展赋能。
在承德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文旅文博等单位的42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骨干组成专家智库,把全市重点景区景点的导游词进行了重新编订。如果您来承德旅游,就会发现这里的导游词很有特色,不仅深入挖掘提炼了景区历史价值,还赋有时代意义。
有了深刻而有趣的导游词,还需要导游队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承德市对全市5000余名持证导游进行了培训,将新编导游词应用纳入导游资格证面试,并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文化知识、传统习俗、解说技巧、服务礼仪等方面开展多轮次系列培训。同时,不断优化旅游综合环境。
承德见证了我们国家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时刻,汉藏满蒙等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印记。如今,承德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旅游业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着力讲好古往今来在承德发生的各民族“三交”故事,全力打造旅游促“三交”示范城市。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才丽媛
审核 | 蓝希峰
制作 | 胡晓蝶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