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3:12:52 来源: sp20241230
“啊,春天没有尽头也没有边疆!无边无际的还有理想!”近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的第二届北京高校俄罗斯经典诗歌朗诵比赛上,学生深情朗诵俄罗斯著名诗作《我接受》,引发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这是中俄两国文学交流热潮的生动缩影。
中俄文学交流源远流长。一批优秀文学作品搭建起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拉近了两国民众的心灵距离。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深受中国哲学影响,多次在其作品中讨论孔子、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在诗人古米廖夫、作家佩列文等人的作品中,也能见到中国文化元素。百年来,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文学巨匠影响了鲁迅、巴金等中国作家,对中国文学界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海鸥》等名作在中国家喻户晓,给普通民众带来文学和思想的养分。对于许多中国读者来说,俄罗斯文学作品是童年时期的启蒙读物,是成长中的精神食粮,也是常读常新的文学经典。
如今,中俄文学交流更加频繁。文学作品成为中俄两国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增进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俄罗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受到不少俄罗斯读者的追捧。许多在中国“火起来”的网络文学也在俄罗斯收获大批粉丝。
“中国文学在俄罗斯越来越受欢迎,俄罗斯读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越来越感兴趣。”正如俄罗斯汉学家玛丽亚·谢梅纽克观察到的,中国作家的文学作品在俄年销量不断增长。据俄罗斯最大线上零售书城“城市阅读”统计,今年1月至2月,中国文学作品在俄销量增长约82%。俄罗斯引进的中国图书涵盖“从小说到菜谱”多个品类。俄罗斯最大的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拥有超过24.5万册中文书籍,仅2023年,该馆就向读者借出超过2500册中文书籍。
与此同时,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瓦尔拉莫夫、尤里·涅奇波连科和帕维尔·巴辛斯基等人的书籍在北京国际书展收获关注。莫斯科翻译研究所和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颁发的“俄罗斯—中国文学外交”国际翻译奖,激励着更多人加入中俄文学交流的队伍。
中俄日益热络的文学交流,是两国友好、民心相通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表现。长期以来,中俄重视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搭建文学交流合作平台。2013年,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同俄罗斯联邦出版与大众传媒署签署《“中俄经典与现当代文学作品互译出版项目”合作备忘录》,商定两国相互翻译和出版对方国家不少于50种经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此后双方又将互译出版数目增至200种。经过多年持续推进,这项合作的书单还在变长。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学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2024—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可以期待,中俄文学交流合作将更加欣欣向荣,中俄民众的友谊也将在纸间、笔间不断加深。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