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了一辈子小人物,他用什么感动中国?

发布时间:2024-12-21 15:32:24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北京4月9日电(记者 任思雨)他是电影界的老前辈,是银幕上出名的“小个子”,从影70多年,他精心刻画了上百个经典角色,演活了一个个看似平凡的小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名“年轻”党员,多年来,他兢兢业业、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终于在83岁时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多年愿望。

  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公布,年近九旬的国家一级演员牛犇在列。演了一辈子小人物,他用什么“感动中国”?

  在剧组长大

  上世纪三十年代,牛犇出生于天津。在他年少时,贫病交加的父母于同一天离世,就连他的生日,只有门板上写的“属狗”二字,直到解放后才搞清楚,应该是1935年。

  起初走上演艺之路,也是为了“能吃饱饭”。

  抗日胜利那一年,牛犇的哥哥进中电三厂(北影厂前身)做了司机,把弟弟和妹妹接到身边,哥哥每天开车接送剧组,牛犇就在厂院里帮大家跑腿送东西。

  那时,哥哥劳苦一天带回家一块饼,牛犇吃一口,还要留一口给妹妹,他每天最想知道的就是,“吃饱”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后来,在演员谢添的推荐下,11岁时的牛犇在沈浮导演的抗日电影《圣城记》里出演了村童“小牛子”。

  拍摄时,有场哭戏牛犇一直没能进入状态,一旁的谢添着急给了他一巴掌,牛犇委屈地流下眼泪,终于顺利通过。

  “所以人家后来都说,是谢添一巴掌给我打上电影行当。”

  牛犇在电影《海魂》中饰演水手小虞。来源:“上影集团”公众号

  1947年,张骏祥导演受邀去香港拍《火葬》,主演白杨推荐牛犇演她的“小丈夫”,少年便跟着剧组前去香港。当时电影演员单名很多,去之前,他想让谢添导演帮着改个名字。

  谢添说:“咱们平时都叫你小牛子,干脆再加上三个牛,叫牛犇吧!”从此,这个原名张学景的孩子有了个艺名“牛犇”。

  新中国成立后,牛犇拍完《龙须沟》,成为上影演员剧团的一名演员。那时,金焰、赵丹、白杨、刘琼、张瑞芳、孙道临、秦怡等一大批国宝级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齐聚于此,可谓星光熠熠。

  以剧本为课本,以社会为课堂,以片场为家,凭借着努力和毅力,他在前辈们的耳濡目染中成长起来。

  牛犇在电影《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小庞。来源:“上影集团”公众号

  角色再小也要全身心投入

  “犇”,意同奔,无须扬鞭自奋蹄,牛犇也在银幕上耕耘了一辈子。

  《红色娘子军》里的小庞、《泉水叮咚》里的大刘、《牧马人》里的老郭、《老酒馆》里的老二两……从影70多年来,他的履历几乎纵贯半部中国电影史。

  牛犇曾乐呵呵地总结:因为长得小,演的都是“小角色”。儿时演流浪儿,年轻时演解放军小战士,如今仍与“小”字有缘,演小老头儿。

  但这些看似不起眼甚至没有完整姓名的小角色,却从没有掩盖他的光芒。

  1982年,牛犇在电影《牧马人》里饰演“郭谝子”一角,生动的演技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电影台词“老许,你要老婆不要?”更是经由社交平台再次火遍全网,这个角色也为他摘得了金鸡奖和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牛犇在电影《牧马人》中饰演老郭。来源:“上影集团”公众号

  拍摄电影《飞越老人院》时,他饰演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只是躺在床上,但考虑到电影主题,他反复琢磨,建议导演把自己绑在后边的栏杆上,用嘶嘶的声音表现老人失声的痛苦。

  在他看来,再小的角色,都要百分百投入自己的心血,“一个光躺在那的角色谁都能演,但今天既然让我牛犇来演,我就要赋予这个角色一定的生命。”

  牛犇出演电影《飞越老人院》。来源:电影剧照

  2017年,牛犇荣获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再度登上金鸡奖的领奖台。

  但站在台上,他也没有把自己看成“主角”。发表感言时,他深情讲述了一段拍摄《牧马人》时道具老师的故事,用最真诚的方式向默默奉献的同行们致敬。

  看过《花样爷爷》的观众们记得,生活里的牛犇是一位爱开玩笑、爱吃冰淇淋的可爱老头,但一到拍摄现场,却有着如他名字一般的“牛脾气”。

  62岁拍《梨园生死情》,因为所骑的毛驴受惊,他一头栽在地上当场休克。当时胸骨错位,肋骨断了两根,医生说两个月内必须卧床休息。但为了不影响拍戏进程,他以惊人一例用3天时间拍完了几十个镜头。

  出演《海鸥老人》时,牛犇扮演的老人在戏中为了救落水孩子,需要跳进冰冷的湖水中,当时他已经年近80,但听说要找替身,立刻倔强地一口回绝了。

  “要不是那股子牛劲儿,我恐怕坚持不到现在。”

  一辈子跟党走

  2018年6月6日,在上千名中共党员的见证下,83岁的牛犇紧握拳头,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今天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你们的同志了!”这一刻,实现了他心中埋藏了多年的心愿。

  2018年,83岁的牛犇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来源:视频截图

  小时候,牛犇第一次学进步歌曲,是剧组一位场记老师教的,后来他才知道,那位像母亲一样关心照顾自己的老师,其实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

  上世纪50年代,还没满18岁的牛犇就听上影厂老书记上党课,看着敬佩的演员们先后成为党员,他想成为党的一份子的愿望愈发强烈。

  以前动荡年代没能入党,后来又阴差阳错没入成党,随着岁月流逝,牛犇“跟党走”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觉得自己比不上前辈们,必须更加努力,向他们看齐。

  2016年,电影《邹碧华》启动拍摄,牛犇的戏份只有一天,可他被法官邹碧华的忘我精神深深打动,杀青之际,上影集团开了表彰会,牛犇给演员佟瑞欣递了张小纸条:“我们一块从今天起考虑塑造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吧。”

  来源:视频截图

  在大家的鼓励支持下,已是耄耋之年的牛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要像许多老一辈艺术家一样,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电影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电影人。

  得知牛犇找自己来做入党介绍人,病中的表演艺术家秦怡欣然接受,并郑重写下了自己的意见:“牛犇是个好同志,我愿意做他的入党介绍人,我相信他也会做得很好。”

  如今,夙愿终于达成,但对牛犇来说,圆梦并不是终点。即将成为“90后”的他,依然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独自坐飞机去外地拍戏,没有停下的迹象。

  每次看剧本的时候,他首先看的是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如果没有意义,给再多的钱也不接;有意义的,哪怕不给酬劳,只要有贡献,那就去。

  “对于一名电影工作者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用好作品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

  牛犇在《〈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上的发言。来源:视频截图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上,给牛犇的颁奖辞这样写道:

  “流浪进电影的苦儿,依然在跋涉的老戏骨,赋予角色生命,带给人间笑声。人们忽略他的名字,但记住了他塑造的生活。他站在聚光等下,坚守远超出银幕的边界。”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中国文艺评论等。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