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全链条”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11-30 14:56:37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杭州12月12日电(奚金燕)“新三期”叠加情况下,创新发展是破局的关键变量。12日记者获悉,为锻造创新发展新动能,浙江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重要抓手之一,率先设立全门类省政府知识产权奖,全国首创专利公开实施制度,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进一步助力民营企业提高创新质量,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球数贸会首设专利密集型产品展区。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 供图

  “分布式存储系统升级方法”推动了云计算能力跃升;“两级分散”的纳米催化剂设计理念,成功开发了高活性、高稳定性的“孤岛式催化剂”;“电荷反转核酸递送载体技术”攻克了肿瘤药物投递难关……浙江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支撑创新作用,正推进知识产权与科研一体布局,一批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卡脖子”技术陆续突破。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该省有效专利195万件,位居全国第三,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11.1万件;注册商标430万件,位居全国第二,地理标志572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429件;每百户企业注册商标拥有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许可、案件查办量等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近年来,浙江始终把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作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累计推出设立知识产权奖、建立专利公开实施制度、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实施行政裁决“简案快办”等18项创新制度,配套制定6个规范性文件,形成地方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体系。

  “为突出创新激励,我们率先全国设立了全门类省政府知识产权奖。”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浙江省知识产权奖包括大奖2个、门类奖300项,奖金总额达3750万元。

  “知识产权高效益转化是发挥知识产权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的核心所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浙江正通过打造高能运营新平台、探索专利转化新路径、放大金融赋能新效应等途径,让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价值。

  据悉,聚焦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转化率低、中小微企业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难、专利技术实施“最后一公里”未打通等问题,浙江已推动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37个,构建涵盖5023件专利的公共专利池。同时,全国首创专利公开实施制度,将高校院所未在规定时限内实施的相关专利纳入公开实施清单;建设开放许可路演基地,6838件专利参与“一对多”开放许可和公开实施,在企实施3853件次。

  为放大金融赋能效应,浙江创新知识产权全链条保险,落地全国首单专利实施失败费用损失保险和高校专利申请费用补偿保险,指导杭州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累计办保2770笔,提供风险保障近30亿元。2022年质押融资金额和项目数分别达1681亿元和7386笔,连续2年居全国第一。

  在加强行政保护方面,浙江率先下放专利行政执法权至县局、建立行政裁决“简案快办”机制,专利行政裁决办案周期压减50%以上,调解成功率达47.2%,专利执法办案数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2025年共建知识产权强省工作要点》,接下来,双方将聚焦浙江发展需求,立足浙江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共同推进一批创新性、引领性项目。

  例如,围绕放大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成效,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建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和运营中心,高效促进数据的登记、交易、流通、共享和保护;围绕完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共同推动专利预审服务扩域提能,支撑浙江三大科创高地创新发展;围绕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聚焦“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415X”重点制造业集群发展,推动浙江率先在全国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和推广试点等。(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