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4:27:27 来源: sp20241122
张霁明在调试电网特种作业机器人。 洪浩哲摄
【绝活看点】
从事电力行业20多年,张霁明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先后取得“电网室内智能检修机器人”“变电站监控信息自动验收工具”等6项科技创新成果,牵头建成“毫秒级”光纤差动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最美工匠”等荣誉。
晚上8点48分,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发生电网故障,区域内商务楼宇和居民小区面临失电风险。此时,馈线自动化系统迅速发现故障,自动查清故障位置,自动远程遥控开关,0.159秒后,便完成对故障区域的隔离工作。一眨眼的工夫,故障清除,居民用电未受影响。
“以前,一条供电线路出现故障,线路上所有用户都要受到影响,得用几十分钟才能恢复。”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自动化运维班班长张霁明说,“现在,线上任意一个点出现故障,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让一条供电线路自动将负荷转供至其他供电线路上,在较短时间内把故障点孤立起来。”
如今,宁波鄞州配电自动化系统累计成功接入617条线路、1963个开关站,实现了核心城区配电自动化全覆盖,将城市供电可靠性提高到近100%。张霁明便是这套自动化运维系统的主要建设者。
初见张霁明,他那稍显磕绊的口齿以及耳朵上的助听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由于幼年时的医疗事故,张霁明双耳失聪,一直靠助听器与外界交流。2001年,电力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的张霁明进入鄞州供电局,成为一名检修工。当时,鄞州正在进行变电站无人值守自动化改造。施工时,张霁明每天与厂家人员一起工作,全程参与安装、维修、测试等环节,将全区38座变电站系统中成千上万条数据熟记于心。
后来,张霁明被调入鄞州供电局调控中心运维自动化主站,成为一名技术人员。那时,电力监控系统中的设备故障信号有10万余条,可张霁明只需看上一眼,就能迅速判断出故障部位和故障原因并给出处理办法。
2010年的一个台风夜,又一次接到调度故障求助电话的张霁明,因为路上积水无法立即前往支援。“一个人能力再强,也有局限。”张霁明意识到,改良调度自动化系统势在必行。
如今,故障隔离与用电恢复时间已经从“小时级”缩短至“毫秒级”,系统已经更迭了6代。每一代系统从服务器安装、交换机配置到满屏柜上的接线,张霁明都全程参与搭建。此外,他还自学了计算机编程、数据库和通信规约等专业知识,并通过开发应用工具,解决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台风、雷雨、高温等恶劣天气下遥信误报对电网监控干扰的技术问题。
“系统实现了自动化调度,但排除故障依旧要花费大量时间。如果可以用机器人实现自动巡检就好了。”张霁明又有了新目标。他带领团队经过4年潜心研究,推出了电网特种作业机器人:绿色的“大眼睛”能够迅速扫描识别配电柜内装置面板灯状态,灵活的“手指”能够精准按动装置面板按钮,查询告警记录、重启装置。它还可以实现自主定点完成设备巡检、故障配件更换等10多项作业,精度误差能控制在0.02毫米之内。
20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张霁明成为行家里手,但他始终保持着勤奋刻苦的工作态度。徒弟徐定康对此深有感触:“馈线自动化建设的关键期,师傅经常加班到凌晨。最苦最累的活儿,他也总是主动揽下来。”
2017年,张霁明牵头组建了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还根据多年的技术经验,出版专业书籍,帮助运维班的员工快速成长。“踏踏实实从基础干起,不怕吃苦,在实践中思考和总结,才能把工作做好。”张霁明觉得,技术总是会持续更新,要不断学习,方能与时俱进。
张霁明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蓝色文件夹,里面装满了A4纸大小的工作便签,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每天的工作事项。十几年下来,便签写了4000多张。漆黑的夜幕下,张霁明办公室的灯还在亮着;一切忙完,街头已是灯火通明。看着万家灯火,张霁明说,他的心头暖融融的……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4日 07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