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0:07:29 来源: sp20241221
日前,又一家国有大行明确了推进养老金融大文章的路线图,发力支持“夕阳事业”成为“朝阳产业”。
2月29日,中国建设银行发布养老金融统一品牌,明确了“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这个谐音“一生一世”的服务体系成为建行今年重点推进的发展战略之一。
记者了解到,“1314”的背后是建行打造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的目标和路线图:打造“养老金融专业银行”一个目标,发挥“客户、资产、科技”三大优势,突出“专业稳健一站式”特色,搭建包含“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四位一体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近年来,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消费服务需求,带动银发经济快速发展,也相应产生了较大的投融资需求。一时间,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纷纷参与,产品层出不穷,养老金融逐渐成为金融机构新的业务增长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11家理财公司已在10个试点城市发行了51个产品,规模超过1000亿元;特定养老储蓄试点的存款人数约20万人,余额接近400亿元;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在十省(市)启动以来,已累计开户超过59万个。
面对越来越重视养老财富储备的老百姓,金融机构在产品研发、资产配置、财富管理、投资顾问等方面是否做好准备?能否形成与老百姓需求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这成为摆在不少金融机构面前的问题。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养老金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意见提出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等服务。
制定目标、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面对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着手部署工作,特别是商业银行的战略方向日趋清晰。
记者了解到,目前四大行均在养老金金融、养老个人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进行布局,不少银行高层更是不约而同提出打造“养老金融生态”的战略目标。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全方位布局,金融可以满足养老需求的“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闭环,形成“客户储备养老金—养老金投资养老产业—养老产业增加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对接客户养老资金使用”的良性循环。
当前,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供需结构不匹配、产品创新不足和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突出,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银行积极行动,剖析养老金融存在的短板和问题,结合自身优势特色,逐渐形成提升养老金融竞争力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探索三大支柱联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市场化的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这意味着,金融机构通过所掌握的银行卡、社保卡、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账户信息,可以有效探索三大支柱融合共建。
事实上,已经有银行这么做了。去年12月,工商银行在手机银行养老金融服务专区推出养老金融全景服务视图,客户可以一键查询社保、年金、个人养老金等资产情况,并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和三大支柱养老金储备情况进行养老规划测算。工行还将养老金融产品推荐、养老机构服务甄选、养老政策知识和养老投资课堂等多样化服务嵌入其中。
——找准定位、突出特色。“银发一族的财富管理意愿远高于其他年龄段水平,但现有的养老金融产品趋于同质化,难以满足客户需求,金融机构需要找准定位、差异化竞争。”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助理金蕾说。
刚推出养老金融统一品牌的建行,宣布了一条“住房租赁+养老”的特色发展道路。
“建行在住房租赁领域具备一定优势,正在积极探索,找准住房租赁和养老的业务契合点,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建行集团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谢国旺介绍,我国养老财富储备难以简单复制发达国家以权益投资为主的模式,或可探索在盘活房地产上多做文章,满足老年客户住房出租需求,形成“以房养老”特色优势。
——发力养老产业,促进养老生态生根发芽。近年来,商业银行加大养老产业信贷投放力度,创新信贷产品,探索破解养老产业轻资产、缺抵押等问题。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农业银行养老机构贷款余额65.22亿元,较2023年初增长5.21亿元;建设银行养老产业信贷规模、户数增长势头良好,创新股权、REITs等投资模式,加大表内外资金对养老产业支持。
专家表示,在金融助力下,养老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被称作“夕阳事业”的养老事业,正成为快速崛起的“朝阳产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责编:申佳平、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