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2:48:19 来源: sp20241123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的谷文昌纪念馆考察。新华社记者的镜头定格下这样一个瞬间——
参观谷文昌带领全县百折不挠植树治沙事迹的展览时,总书记驻足凝视,仿佛进行着一场跨越数十年时空的对话。
人们不由想起,10年前,在河南兰考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重温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故事,总书记的目光也是这样深情炽热。
拼版照片:左图由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拍摄;右图由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拍摄。
视焦裕禄为人生榜样,“对照自己,见贤思齐”;多次谈及谷文昌,表示“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两个苦县穷县的县委书记,为何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别具分量?
古人曾以“官之至难者,令也”讲述“县官难做”。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承上启下,县委书记“官不大,责任不小、压力不小”。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担任县委书记。他和当地百姓“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摘掉正定“高产穷县”帽子,走出“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县委书记的“苦与乐”,总书记有深切的体会。
因为懂得,所以深有共鸣、倍加尊崇。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这问题,焦裕禄和谷文昌,用一生的无悔奉献作了回答。
带着党的嘱托,焦裕禄在兰考,谷文昌在东山,带领全县抗击风沙、植树造林、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拼版照片:左图为焦裕禄资料照片;右图为谷文昌资料照片。
曾经黄沙漫漫、盐碱茫茫的兰考如今沃野千里;曾经“月月都有灾”的东山岛蝶变为“海上明珠”。而焦裕禄和谷文昌永远长眠在他们为之倾情奉献的土地上。
拼版照片:左图为兰考群众在拉淤土压沙(新华社记者 邓历耕 摄);右图为2024年4月25日拍摄的兰考县张庄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东山县群众在荒山上种植树苗(资料照片);右图为2020年6月18日拍摄的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附近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如今,两位县委书记已故去几十载。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所写的那样,“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也正如这一次在谷文昌纪念馆,总书记所强调的,“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
谷文昌纪念馆不远处的空地上,木麻黄高大挺拔,树旁“富美全靠木麻黄,幸福不忘谷文昌”的大字熠熠生辉;千余公里外,兰考泡桐成林,汇聚“千顷澄碧”。
人们叫木麻黄为“谷树”,唤泡桐为“焦桐”。它们是两位县委书记用生命浇灌的护民树,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树。
拼版照片:左图为位于东山县金銮湾沿岸的木麻黄防护林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右图为2021年4月20日在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附近拍摄的泡桐花(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没有一种事业,比服务人民更伟大;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回报,比赢得民意更珍贵。
此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同谷文昌干部学院教师、学员代表亲切交流,并饱含深情地指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走这条路,才是人间正道。这8个字,正出自1990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所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在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学府——中央党校,焦裕禄和谷文昌的半身雕塑相互呼应,寄托着党的期许,指引着学习的方向。
拼版照片:左图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园内的焦裕禄雕塑;右图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园内的谷文昌雕塑。
习近平总书记曾为以焦裕禄、谷文昌为代表的好干部“画像”——“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号角嘹亮,对于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以他们为镜,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多干造福百姓的实绩、泽被后人的潜绩。
策划:江时强、张晓松、鞠鹏
主笔:高蕾、吴剑锋
视觉:张惠慧、孙鹏程
新华社国内部、福建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编:赵光霞、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