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帧设计大师张慈中诞辰百年 女儿追忆其人民情怀

发布时间:2024-12-21 15:35:29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上海8月10日电(范宇斌 商志刚)在民盟盟员、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家张慈中诞辰100周年之际,张慈中之女张姗姗受访时表示,她对父亲充满无尽思念与敬意。“父亲在生活中极有爱心、感情细腻,他将本名‘治中’改为‘慈中’,即有心怀慈善之意。”

  张慈中1924年8月10日出生于上海,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盟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是发明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国家,我们的书籍装帧艺术理应是世界第一流的。”张慈中生前曾这样说道。

青年张慈中(1949年6月摄于上海)。 受访者供图

  张慈中曾经为40多家出版社设计过不同类型的书籍2000多本(套),包括《列宁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资本论》以及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红旗》杂志创刊号。

张慈中设计的封面。 受访者供图

  问及父亲眼中最满意的作品,张姗姗直言,对此问题父亲从未给过正面回答,只说每幅作品就和人一样,都有各自的特点。

  张慈中的装帧设计涵盖类别众多,他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装帧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同时,把纸张、油墨、印刷等装帧材料和印刷工艺进行改良创新,在中国装帧材料和印刷手法的研发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填补和提升了中国书籍印制的多项空白和整体质量。此外,他努力培养年轻人,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经验。

  张姗姗在采访中谈及最多的是父亲爱党爱国、淡泊名利的家国情怀。张姗姗说:“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被广大劳动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社会这所‘大学’让他有了更深的人民情怀。他多次告诫我,我们所有的文化知识都是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提炼出来的,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向他们学习。”

  张姗姗回忆道,生活中的父亲最见不得别人受苦,心软的他看到别人处在困境中时会潸然落泪,并施以援手。

  自从转行做书籍装帧设计工作后,为弥补先天的不足,张慈中虚心向老一辈文化工作者学习求教,并阅读了大量书籍。张慈中曾对张姗姗说,因为要为各类书籍进行设计,所以他要学习各类知识,这样才能量体裁衣,设计出符合书籍内容的“服装”。

  20世纪50年代初,张慈中首创了长宋体字,被收录到国家字体库。在《马克思画传》的封面设计上,他用毛笔画出了铜板雕刻的效果,被德国同行称赞“中国画家了不起”。1983年他带队出访欧洲,回国后立即向有关部门建议在各大院校开办普及电脑知识专业课,并提出将电脑教学和电脑艺术设计引入大学教育。他在北京印刷学院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电脑平面设计艺术系,为国家培养出第一批专业电脑设计艺术人员。

  他在出版社和国家出版局工作期间,为国家出版事业培养了大批的书籍装帧设计人员。改革开放后,面对出版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他组织专业人员到各地举办讲座,对出版美术设计队伍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有效快速地促进了全国出版界美术设计队伍的重组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1955年6月,张慈中加入民盟。他践行民盟精神,致力于发展国家的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张慈中在晚年心系家乡民盟组织,多次与上海民盟盟员交流,还以各种方式表示,只要组织有需要,他都乐意尽力为之。

上海民盟首个文化教育基地在张慈中书籍装帧设计艺术馆揭牌。 受访者供图

  在张慈中和家人的支持帮助下,2016年4月,“张慈中书籍装帧设计艺术馆”在其家乡上海金山枫泾镇正式对外开放。2019年4月,上海民盟首个文化教育基地在此揭牌。

  “为筹建父亲的书籍装帧设计艺术馆,我才开始比较全面系统地去了解父亲的过往。父亲在我眼里是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也是一个情趣横生的老顽童。”张姗姗至今清楚地记得自己8岁那年,父亲对她说“你努力学好知识和本领,长大后好好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

  “父亲用他的一生教会了我做一个怎样的人,走一条怎样的路。”张姗姗如是说。(完)

【编辑:曹子健】